南昌遭日军野蛮“统治”六年 强迫开设日语课
从1939年3月开始,南昌沦陷长达6年半之久。日军侵占南昌期间,一方面继续以烧杀淫掠的野蛮手段摧残民众,另一方面加紧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方针,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南昌进行严厉控制。日军在南昌城区圈定军事区,军事区内的住户被全部赶走;在市区和郊县设立维持会,并建立了伪市政府和伪县政府;实行“薪炭不许入市”政策,以减少城市人口方便“统治”;强迫各小学开日语课,推行奴化教育。日军“统治”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抗,各种形式的抗日行动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军事“统治”
日军在南昌圈定军事区
1939年3月26日,日军由万家埠过安义、奉新、高安等县沿公路抵达新建县西山万寿宫。日伪军合组的“靖安队”由汉奸便衣带路,从新建县乐化和永修县张公渡两路进攻南昌市,于3月28日占领市区。在市外郊区,每相隔10多里路,都有10个以上的日伪军据守,进行军事封锁。
南昌市抢救抗战史料课题组负责人、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恒立告诉记者,日军占领南昌后在市区实行严格的军事管控:“渊明路以东至东郊,合同巷以西至赣江边,圈定为军事区。军事区内的住户全被强行赶走,然后在四周架起电网,不许老百姓靠近。”日军在市内许多地方设卡,盘问、搜查、辱虐行人。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组织了伪“建国军”, 1940年南昌也组织了伪“建国军”,目的就是镇压民众,破坏抗日。
日军为修建军事工程,还强迫百姓做苦工。青云谱区黄溪村老人魏安良曾告诉市抢救抗战史料课题组人员,当年他们村共有300多人被强迫替日军修机场、建造飞机库。被征去的苦力从早干到晚,每天中午仅能吃一碗稀饭。对于不服从者,日军就放狼狗咬,用皮鞭抽,用刀砍,逼迫劳动。
游击队夜袭日军据点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军占领南昌市后,市郊区有了游击队。新建县多山区活跃着几支抗日游击队,有后方县政府保安队所领导的游击队;有由地方农民组织和由县政府核准的游击队。有时碰上两三个私自离开部队到各村寻找“花姑娘”的日本兵,当地群众即向游击队报告,游击部队就埋伏在他们经过的途中,突然冲出,抱腰的抱腰、塞口的塞口、夺枪的夺枪,用绳捆绑,押到山里去,由队长审问后处以死刑。
民众自发的反抗也日益增多。在安义县,老百姓主动为当地中国驻军和游击队运送弹药、粮草,侦察敌情。1940年4月,当地游击队在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夜袭日军万埠据点,焚烧万埠公路大桥,割断日军给养。在南昌市区,1943年,日军强迫市民参加伪江西省政府成立的庆祝游行。游行刚开始,群众异口同声高呼“打倒汉奸”等口号,游行变成了反对汉奸、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示威游行。
经济“统治”
实行“薪炭不许入市”政策
张恒立告诉记者,1943年以前,日军向农民征收粮食每亩约1石左右,1943年以后,增加到2石以上。这些粮食都被日军押运回日本,每日达千石以上。面对日军的疯狂搜刮,南昌郊县农民开展了反对日军掠夺粮食的斗争,他们或斗智,将粮食藏进地窖、夹墙、楼角;或斗勇,手持扁担、大刀同日军进行搏斗。
南昌沦陷后,粮食、食盐、五金等均属统制物品。南昌市及南昌、新建两县郊区的居民,都必须向维持会或市、县伪政府申请在保甲证明文件上盖章,才可以持此证明买到每户每月半斤的食盐。每户每月半斤根本不够,老百姓只得向走私者购买,南昌市东境的太子庙、东北境的蒋家巷、西南境的邓家埠都是买卖食盐、土布、洋纱及零售货物的集散地点。
此外,日军还在南昌实行“薪炭不许入市”政策。日军为减少城市人口,便于统治,每侵占一地首先就是焚烧住宅。但每次都由日本兵焚烧住宅,怕引起市民激愤,于是想出了禁止薪炭入市的狠招,迫使市民拆下房子的木料做柴烧饭、取暖。日军还经常勾结汉奸、伪军,找借口进入房主已逃往后方的较大房屋,掠取未能带走的家具、衣物、藏书字画等,拿到日本商人处出卖。房屋减少,人口也相应减少,但仍有部分市民搭起房屋,顽强地生存下去。
设立22处税务所
日军侵占南昌后,只放行中正路(今胜利路)及叠山路,只允许进贤门外大街,珠市街等要道上的商店和食品作坊开门营业,而将市中心洗马池一带划为日本洋行区。同时规定,凡从外地来的货物都须经日军检查,并交纳海关税,否则以走私论处,没收全部货物,且对货主处以重刑。当年,日伪南昌政府在南昌地区设立了22处税务所,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在货币金融方面,南昌流通日本银行发行的军用票,价值与现洋相同。票面以拾钱(一角)的居多,还有五拾钱、壹圆等。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设立储备银行,在南昌市也开了支行,发行“储备券”,面额有一分、二角、一元的,最大面额有十元的。到1943年,发行面额百元的和五百元的。到1944年,发行面额一千元的,较之法币更贬值了。
行政“统治”
在市区和郊县设立维持会
张恒立介绍,日军初占领南昌时,将南昌市划属汪伪湖北省政府管辖。日军在南昌建立伪市政府及伪县政府,在伪市、县政府内设置辅佐室,伪市、县长行文和处事均须通过辅佐室,由日军直接控制各级行政领导权。
日军还令南昌、新建两县未离开的居民组织维持会,并推荐会长。新建县由胡蕙充任,不久后因与日本司令意见不合辞去职务。同时,设立了南昌、新建两县伪县政府及南昌市伪政府筹备委员会。刘建达任南昌市伪市长,梅子肇为顾问;朱方隅任南昌县伪县长,胡熏任新建县伪县长,他们在1944年春因不能完成征收米谷任务而辞去职务。日军还对南昌已有的保甲制度加以改组,组织类似三青团的“青年协会”、“青年模范团”等,以强化对民众和基层的控制。
思想“统治”
强迫各小学开设日语课
日军除了对南昌进行军事管控、经济盘剥,还加紧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日军在市区开办以奴化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并指令各小学开设日语课。“当时南昌有一所中学,学生100多人。小学中,实验小学的人数比较多,校长是中国人。每个小学都开了日语课,老师大多是日本人。还有一所日本人小学,专收日本孩子,大概有50多名学生。”张恒立告诉记者。
日军占领之初发行了《贯冲日报》,此外还有日文的《赣报》,篇幅都是四开小报。这些报刊大肆宣传所谓“新民”思想和“日中亲善”、“共存共荣”等,企图麻痹人民的抗日意志。(记者 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