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驱散雾霾待何时? 保卫蓝天打一场持久战

24.01.2014  11:29

【新闻故事】

空气改变生活

以前,家住红谷滩的市民谢恺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15分钟,让干净的空气充满整个房间。但随着今年PM2.5数值频频见诸报端,谢先生和家人起床第一件事,变成拉开窗帘先看看外面的世界,遇到雾霾就不再开窗。

在老城区居住的许小姐,原来都有晚上去室外跑步的健身习惯,但因为去年底南昌多次出现雾霾,她现在晚上很少去室外跑步了,要么在家弹钢琴,要么在室内健身馆锻炼。

南昌大学研究生陈乐现在前往市区,都会戴上口罩和墨镜。这是因为她有轻微哮喘,遇到雾霾天气时,不仅眼睛干涩,而且容易导致哮喘加重。“也许口罩和墨镜未必真的有用,但至少让我心里觉得更安全一点。”她说。

雾霾天气也迫使习惯了开车出行的市民反思自身生活方式。遇到雾霾时,有车一族的尹先生就会自觉停止开车。他认为:“大雾天气与我们对汽车的过度依赖、汽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我想首先从自己做起,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故事解读】

外来输入是元凶 地形不利扩散

2013年12月下旬,我国东部部分地区连日来持续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达到严重污染。受此影响,南昌也陷入雾霾围城中。

南昌市环保局负责人称,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空气质量受地形、气候条件影响大。南昌的地形呈喇叭口状,三面环山,北边偏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挥发与输出。静风、少雨、逆温的天气,也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所以南昌的空气质量呈现春冬较差、夏秋良好的阶段性特征。当秋冬季节的气候条件不利时,会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空气流动性小,大气扩散条件差。

其次,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主要表现为:扬尘污染,南昌市工业园区企业和地铁道路施工等大规模现场开挖、余土堆放等工程产生大量扬尘;机动车排气污染;工业企业污染;包括局部时段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秸秆焚烧、露天烧烤和餐饮油烟等其他污染。

另外,受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影响,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普遍不好,大气环流将使周边不好的空气流向南昌,导致雾霾天气相互“传播”。因此,区域影响也就是输入型污染是南昌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蓝天计划”启动 努力找回蓝天

2013年是环保部门压力最大的一年。可以说,这一年大气污染防控力度远超几年前的工作量。”南昌市环保局污染防控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5月,南昌市政府印发了《南昌市蓝天行动计划(2013-2015年)》,计划投资约55亿元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将PM2.5的数据监控纳入了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并对牵头单位一把手实行问责机制。该计划提出了工业废气污染防治、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与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以及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等9项主要工作任务。

重点企业的污染物减排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上述负责人称,方大特钢实施烧结机脱硫工程在去年按期竣工投运,对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加强了新昌电厂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维护,确保综合脱硫效率不低于95%,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70%,从而减少了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去年6月1日起,南昌开始对黄标和无标车采取限制区域和时间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统计显示,南昌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最大规模黄绿标发放,核发环保标志50余万个,每天减少6.8万辆黄标车进入市区。同时,在老城区和红谷滩新区,南昌共划定了15.6平方公里的黄标车和无标车限行区域。

此外,一大批黄标公交车、出租车和旅游客运车进行了更新。如黄标公交车,采取调整班线车辆、更新车辆的方式,将200辆黄标车调整到限行区域以外运营,并更新限行区域内运营的黄标车357辆;而黄标出租车,南昌则专门出台了鼓励提前更新的政策。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