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5年内再添200家高新技术企业

03.02.2016  10:15

  书写科技创新企业跨越式发展传奇

  短短4年,欧菲光创造了营业收入翻30倍的“欧菲光速度”,触摸屏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书写了南昌科技创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传奇。

  创新,才能赢得未来。漫步省会南昌,科技之光处处闪耀,创新大潮奔涌不息,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茁壮成长。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创新音符在南昌大地同频共振,奏响了万众创新的强音。

  “十三五”发展蓝图绘就,“创新南昌”熠熠生辉。科技创新成转型发展新“引擎”,南昌已然成为转型创新的发展热土,在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征途上阔步前行!

  A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5年内再添200家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生力军

  科技与转型“无缝对接”,创新与升级“比翼齐飞”。南昌注重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产品和品牌创新,加快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研发,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青山湖区通过引进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针织产业·O2O一体化时尚产业园等一批转型升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打造300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效明显,以纺织服装支撑的传统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

  新兴产业步入快车道。1月15日,江西百路佳客车自主研发的6米纯电动客车单一车型销售突破1亿元。这一成绩,距该产品上市仅仅半年。2015年,百路佳客车完成销售总额5亿余元,约70%以上为新能源客车。

  创新是灵魂,驱动是目的。随着南昌产业层级快速提升,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壮大。其中,欧菲光二期、中航通信(海派科技)、鸿利光电、酷派(依偎)、凯迅光电等项目密集开工投产,欧菲光触摸屏出货量世界第一,加上对世界500强飞利浦LED芯片和汽车照明事业部80.1%股权的并购,使南昌的电子信息产业站到了世界前沿。

  正是创新精神,为南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三五”扬帆起航,南昌将紧紧围绕全市产业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全市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新增一批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和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

  B支撑——人才聚集高地

  5年内全市人才总量达150万人

  近年来,晶能光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全球硅衬底LED技术的主导者以及目前全球唯一可以量产硅衬底LED芯片的公司,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在这里,不是博士都不好意思拿名片出来。”晶能光电陈振博士的一句话概括了当今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高需求和高要求。

  晶能光电具有卓越的创业团队,引进美国和韩国等国的十多位科学家。在晶能光电,博士学位以上人员有32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有125人,其中CTO赵汉民博士入选第九批国家“千人计划”,孙钱博士入选首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CEO王敏博士和陈振博士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晶能光电的“高精尖”人才引进是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引育并举,聚焦4大千亿和5大五百亿产业集群,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引领,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人才这把“金钥匙”的作用非同凡响。未来五年,我市将坚守人才高地目标,做大人才增量、做优人才存量,使我市人才队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1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

  “借脑引智”助推创新升级发展。我市将实施引智专项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方法。大胆探索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全力打造南昌引才政策品牌,构建开放高效的人才创新高地。

  C载体——科技创新平台

  江西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药物研发企业,公司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15年10月,科技部授予该企业组建的“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誉称号,实现了我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突破。

  科技创新平台如同产业发展的“智慧大脑”,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同时,更引领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产学研合作成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新常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0%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80%以上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有产学研合作背景。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7家、重点实验室7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重点实验室59家。

  跨区域协同创新成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新动力”。我市组建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等1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中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产业技术联盟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试点)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行列,这两个“国字号”荣誉给南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环境。

  D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O2O模式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眼下,南昌正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一时间,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万众创新能量竞相释放。在经开区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工场,孙煌敏和他的团队创办了江西吕布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独轮车的技术,成功研发了一种智能助力单车,它可以根据骑行者的体重、路况、助力等级相关参数,自动给予助力,让骑行成为一种享受。

  创业项目刚有点眉目,但发展空间的不足使得孙煌敏不敢大步向前。这时,经开区和清华科技园主动靠前服务,为其量身定制孵化政策,让创业创新迅速转化为成果,实现批量生产,孙煌敏的创业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孙煌敏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去年以来我市各类众创空间的打造。目前,南昌已有创业创新类基地198家,总建筑面积达2008万余平方米,已建设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57个。

  2015年12月2日,南昌科技金融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通过O2O模式为南昌市众多的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智能搜索、精准对接的投融资服务,优化南昌本地创新环境,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为“创客”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释放更多创新创业活力,成为政府部门要面对的一道“必考题”。未来五年,南昌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校和企业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继续实施“科技入园”行动,在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省级以上工业园组建生产力中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到20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超过15000件,发明专利占总申请量的比例超过30%,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

  新常态下,不改革就不能前进,不创新就不能升级,不开放就不能生存。南昌将不断增强“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忧患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意识,突出抓改革促创新,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奋力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记者 高小茜 首席记者 万勍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