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护水人——记永新县澧田镇江南村自来水厂管水员刘秀宜

06.11.2015  10:32

 

秀宜叔,我家水管破了漏水。”“哦,我马上就来!”这样的情景,无论是在严寒,还是在酷暑,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随时有能发生。每次接到电话后,秀宜叔立马放下手中活,拿起“百宝袋”,骑上电瓶车赶往事发地点,“水哗啦啦流,看着让人心疼”。

秀宜叔,就是永新县澧田镇江南村自来水厂的管水员刘秀宜,一名退休干部,现年67岁,从事管水工作4年多了。在这个山村里,“秀宜叔”已是家喻户晓,男女老少都是这么亲切地叫着。

江南村自来水厂是个村级小水厂,2007年建成供水,受益范围有9个自然村近1000人,一直由村理事会管理,管水员由群众公选出来。说起水厂,江南村群众心里都记着一本账:开始几年自来水水价每吨都在2块钱以上,而且是时断时续,用起来特别闹心。后来,村里管水员虽是一个换一个,但都不见效,自来水厂险因管理不善\入不敷出“关门大吉”。在这个危难时刻,退休在家的刘秀宜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重担。“要是没有秀宜叔管理,我们现在可能还喝不上不断流的自来水!”当地群众都这么认为。

跟着秀宜叔上班,到现在还觉得是件苦差事。早上8点,他准时来到自来水厂,打扫完卫生后,开始对机器进行检查,拧螺丝、上机油,敲敲打打,一丝不苟。“这机器跟孩子一样,你不好好地呵护它,就跟你使性子,耍脾气。”秀宜叔边做边说。说话间,秀宜叔已经把机器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

平时进村入户,秀宜叔都是骑电瓶车,转一圈个把小时足够了。这一次,为了配合笔者的采访,秀宜叔选择了一同步行。检查完机器后,他背起“百宝袋”领着笔者,开始他一天一次的巡检工作。“百宝袋”很沉,笔者伸出手从秀宜叔肩上接过来。笔者仔细瞧里头家什,有水管钳、热熔机、胶带、水龙头、弯头,甚至还有老虎钳、板手、灯泡、电线之类东西。

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少了,多是老弱妇孺,平日换电线、灯泡这种小事情,现在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大难题,常常一展莫愁。我也只有趁进村入户时,抽空帮他们一一修好。”秀宜叔淡淡地说。

沿着管线来到曹下村,只见附近有群众在挖基建房。秀宜叔赶紧过去,叫停施工,然后把这家主事的叫来,耐心地讲解水管保护注意事项,交待他在地面上铺设一块硬木板或厚铁皮,以防地下水管挤压损坏。

无独有偶。刚刚处理完曹下村的事情,秀宜叔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又出发了。在赶往求助人家的路上,他介绍说,现在自来水管材损耗大,修理任务重,主要原因是:一是地下水管埋得不深,容易压破渗水;二是大多管材暴露在外,老化得快,容易爆裂;三是不懂得养护,人为破坏因素较多。

大概半个小时后,来到求助人吴文生家,只见厨房里已是满地水,吴家大娘束手无策,见秀宜叔来了,赶紧迎了上来,“冇办法,不晓得关哪里?”秀宜叔顾不休息,赶紧找到总闸关水,然后拿出工具拆下损坏的水龙头,再装上一个新水龙头,前后十几分钟。

多少钱?秀宜叔!”吴家大娘问道。“8块钱!”见笔者满脸疑惑,秀宜叔解释道:“大家乡邻乡亲,谁家没有个难事,能帮就帮一下,收回成本就行。

回到自来水厂是响午了。在自来水厂,笔者遇见村理事会理事长刘毛仔,于是聊起了秀宜叔的情况。刘毛仔介绍说:“秀宜叔退休回乡担任自来水厂管水员,理事会原本同意每个月支付他500元工资,但这个钱他至今也没领过。在外作业时,碰到困难人家,他连成本费都不收,自己垫钱。秀宜叔管水,群众得到的实惠最大,水费从2块减到9毛多,每吨水节约了1块多。就连以前嫌自来水贵的群众如今也用上自来水,都说划算!”据了解,江南村自来水使用普及率已由原来的55%提高到现在的96.3%。

离开自来水厂,隆隆的机器声还在持续,水哗啦啦流进水塔,甘甜的清水源源不断流进江南村群众家里,这一路上,秀宜叔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