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矶湿地生态旅游逐步升温,带动村民创业

28.10.2015  15:02

   候鸟乐园”渔家乐村民赚起生态钱

  新建区南矶乡地处鄱阳湖中央,由南山、矶山两个湖岛及其周边湿地草洲组成,是赣江南、中、北三大支流河口与鄱阳湖注水体之间的水陆过渡区,素有“赣鄱明珠”之美誉。

   优美生态吸引驴友

  不少人一直以为南矶山是一座小山。其实,南矶山由南山、矶山两个小岛合称而得名。南矶山处于鄱阳湖中央且水面面积大,每年都有很多候鸟前来过冬,被誉为“百鹤王国”、“候鸟乐园”和“国际级极为重要的湿地”。

  记者来到矶山,发现在漫漫芦荻丛中,有很多驴友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穿行;而在空地上,有一些驴友在烧烤。“我们也是趁着天气好,过来看一看这里的芦荻景色。”驴友黄昌兴告诉记者,自立秋以来,他们已经来过矶山好几次了,“现在的矶山,到处都是芦荻。而且,在观鸟台上,已经能看到一些鹭鸟了。”                通过观鸟台上的望远镜,记者能看到远处一些野鸭和鹭鸟正在水里嬉戏。

   游客多了 渔家乐“”了

  “国庆节前后,我这里每天都能接待10桌以上的游客。”提及自家经营的农家乐,万长钟笑得合不拢嘴。2007年,万长钟和堂弟共同投资25万元,在矶山上建了湖畔大酒店。“家里人听说我们要在这个没有人气的岛上开农家乐,都说我们脑子‘进了水’。”万长钟说,后来堂弟听从亲友劝告退出了,可万长钟却坚定地把农家乐办了下去。

  前两年,因为人气不够,赚的钱只够维持农家乐开支。但是自从2009年后,游客慢慢多了起来,万长钟的农家乐也开始跟着“”了起来。“2012年之前,矶山上就我一家农家乐,最多的一天,也不过就接待了200人,一年收入也就五六万元。”万长钟告诉记者,现在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800多人。万长钟意识到,靠自己一家根本接待不了这么多游客,于是便动员村民一起办渔家乐和农家乐。

   村民做渔家乐生意致富

  如今,走在矶山上的向阳街上,两边满是渔家乐和农家乐,统一的店招格外醒目。中午时分,48岁的红卫村湖岛渔家乐老板万长坚正在接待从南昌来的一拨客人。“我们上半年主要是捕鱼、捕虾,兼在家种一点地,10月份后,就从事渔家乐,现在一年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万长坚一边招待客人一边介绍道。

  在万长坚家的渔家乐,今年垒起了柴火灶、购买了保鲜柜、消毒柜,万长坚乐呵呵地介绍说:“现在来南矶山的游客和市民越来越多,要做就要按照乡里的统一规范来做。”万长坚家的渔家乐对面是万小钟家的渔家乐,“现在我家每年光渔家乐的纯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占到全年收入的30%。”万小钟说。

  “先前是在岛上守摊子,现在是带着渔民闯路子。”南矶红石厂厂长刘正虎说,“在打造特色之乡前,我这里交通不便,周边环境没有得到整治,根本留不住客人,现在西边环岛公路通了,周边环境也整治得清清爽爽。

   在湖滩湿地之间赚起生态钱

  南矶乡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兴乡之路,在湖滩湿地之间赚起生态钱,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南矶湿地生态旅游的逐步升温,使渔家乐和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南矶渔民的又一次创业高潮。

  据初步统计,2014年,南矶渔家乐和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0多家,300多人通过在家经营农家乐实现了季节性就业,人均日纯创收600多元。有鸟就有游客,伴随打钟山便道、观鸟塔、南矶湿地访客中心、观鸟栈道、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新建,去年来南矶旅游的游客超过了10万人次,今年预计将突破15万人次。

  目前,南矶乡正通过组建南矶渔家乐协会、发展家庭旅馆,对现有农家乐进行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管理,大力探索特色农家乐升级之路。(陈新民 陈兴盛 记者 高学斌 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