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迎来发展的伟大时刻” 访老红军吴清昌

21.07.2014  19:22

    他从大山深处的苦难家庭里走来,深情的红土地孕育了他质朴、坚毅、果敢的品性;他自少共国际师的军旗下走来,血雨腥风锻造了他崇高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他同新中国一起走来,始终怀着一颗忧党忧国忧民的心……他就是长征老红军吴清昌,现年100岁,会昌县清溪乡密坑村人。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赣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中央对我们赣南苏区的关心支持!”近日,吴老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回春楼,记者见到吴老时,他身穿绿军裤、脚着黑布鞋,端坐在走廊的一把破旧藤椅上,老伴徐英秀在一旁陪他聊天。晨曦中,吴老满头华发,一脸刚毅,精神矍铄。

    吴清昌讲述着革命故事,并幽默地说:“战争年代我有两次都被炮弹击中,可两次都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吴清昌将自传及有关赣南苏区革命战争的书籍赠送给记者,并勉励年轻人多看书多学习。

     南征北战,心向国家

    脑海深处,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始终是吴老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

    16岁那年,吴清昌投身革命,开始了戎马生涯。作为少共国际师的红军战士,这位“红小鬼”在赣南苏区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见证了赣南苏区的诞生、发展和壮大。1934年,赣南苏区沦陷,吴清昌泪别苏区,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此后,在攻克泸定桥的战斗中,吴清昌奉命乘木排偷渡过江,绕到敌堡后面夹击敌军。激战中,他左手食指半截指头被子弹打掉,永远留在了大渡河。“轻伤不下火线,经过简单包扎,我很快又回到了战场,四团是打不垮的!”吴老说。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吴清昌所在的团遭遇国民党军队一个师的阻击,双方在直罗镇展开殊死拼杀,最后,英勇无畏的红军以少胜多消灭了敌军。战斗中吴清昌被一颗子弹击伤头部,险些牺牲。“子弹稍微低一点,命就没了。”吴老指着他头上的一道疤痕对记者说。

    在辽沈战役中,吴清昌担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纵队15师7团副团长。一个晚上,他带领尖刀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打猛冲一举歼灭敌骑兵一个师,当场击毙敌师长,缴获战马300多匹。吴清昌也因此荣立一等战功。

     节俭度日,心系时局

    1961年10月吴老离休后,他艰苦朴素的作风依然不变,一直到现在还过着简朴的生活。早些年在家乡,他自己动手盖起了厨房、鸡舍,亲手种菜、养鸡养猪。

    老伴徐英秀说,他们家曾经有一把用了数十年的沙发,破烂不堪,可是吴老一直舍不得丢掉,后来市老干局的同志知道了,专程送来新的沙发,并强行换上,烂沙发才完成了它的使命。

    “吴老平时很节约。去年冬天,有一段时间天气格外寒冷,我建议吴老去买一套保暖棉衣,可他说不需要,因为他有件旧军大衣,够了。”主管护师张彦芳边给吴老做例行健康检查边对记者说,吴老德高望重,待人和蔼可亲,平时很注意勤俭节约,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如今,吴老虽已百岁,但依然十分关心时事。他每天都会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在他病房的书柜上,记者看到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汇编》《十八大资料汇编》《半月谈》《四野档案》及《江西日报》《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等报刊书籍。

    出生在深山的农民家庭,吴清昌从未忘记过家乡的群众。离休以来,吴老每年都要回去会昌一两次,并回到密坑村住上个把月。此外,他先后来到会昌县周田、筠门岭、珠兰等乡镇参观,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帮忙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作为一名离休干部,吴清昌虽然脱离了工作岗位,但他并没有让自己的思想松懈下来,在吃饭、聊天中,他反复地将自己的革命经历讲给子女和年轻一代听,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振兴发展,心怀感恩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吴清昌说,他一得知消息便兴奋不已。“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赣南老区人民抛家舍业、舍生忘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现如今仅剩200余人。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听到《若干意见》出台、中央要大力支持赣南老区发展的好消息,心里感到非常欣慰。这么大的力度,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多的好政策,令人振奋啊!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吴清昌曾先后到于都、瑞金、龙南等地参观,切身感受赣南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赣南数十万户困难群众告别了黝黑破败的危旧土坯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各县相继或将要通上高速公路了,村村都通上水泥路了,老表的新居里还用上电视、电冰箱,装上空调、网线了。这些变化,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老区的关心和支持,对赣南人民的重视和厚爱;这些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赣南老区迎来振兴发展的伟大时刻,这辈子将没什么遗憾,这也是对无数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战友的最好告慰!

    吴清昌说,《若干意见》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关键在干部。“现在,我又看到了当年苏区干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吴清昌告诉记者:“我每年都还会回老家和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走走看看。其中,清溪乡是会昌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地方,但现在那里的交通仍旧不太便利。赣南的多个县市,都是当年苏区的重要战场,多处留有珍贵的革命遗址,这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财富,可有的较破旧,希望各地积极保护起来,这对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旅游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