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如何传承?

11.10.2015  08:09

(江西广播网10月11日)2015年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庆期间落下帷幕,江西队表现抢眼,五名选手全部晋级半决赛。最终,南昌二中的丁煦宁过关斩将,荣获亚军。汉字大赛唤起了人们的汉字情节,也让我们不禁思考,究竟该怎样传承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江西台记者王莹报道:

(出比赛现场录音,压混)记者眼前的丁煦宁斯文秀气,本次大赛留给他的不仅是与冠军失之交臂的遗憾,更多的是收获。(出录音)很遗憾,但是我获得了更多的自信。止
刚刚升入初三的丁煦宁从小就对古籍有极大的兴趣,《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他都读过。(出录音)我现在的识字量应该在2万以上。对于一些特殊的字,我会将它通过联想或者拆字的方式把它记住。也会有记不住的情况,我会将这些词列出来,专门加以记忆。止
参加这次比赛的五位江西选手中,有四位来自南昌二中。他们的指导老师、南昌二中语文教师胡蛟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记忆力好、知识面广、学习勤奋:(出录音)阅读量非常大,对词汇非常敏感。一个比较难的字,他们可能记两到三遍就记住了。止
决赛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少年展现出了对汉字惊人的听写能力。攒蹙、踣毙、累茵……这些字词,让许多观众频频感慨: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写了。而现场100位媒体听写团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书写正确率也仅为6%、7%甚至3%。“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一句口号。然而,一些观众在观看了比赛后却认为,出题“太偏”、“太难”,有的字甚至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不是专业学者,有必要记这样的字词吗?南昌二中语文教师胡蛟表示,比赛的意义并不在于让观众记住这些词语,而在于让更多人发现汉字的美。(出录音)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它能够激发一部分人的兴趣,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止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是打开中华文化的密码。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李小军告诉记者,汉字中,光常用字就有8000个,占到了平时书写用字的99.99%。但从竞赛的角度来说,增加一些难度无可非议。而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分享,了解它们的含义、出处、用法,能够让大家了解历史、记住汉字、传递文化。(出录音)我们在大学里教语言文字的,他们出的题,有些我们也不认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精粹的东西都在里面。止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提笔忘字”成了很多现代人的通病。拿起笔来手指僵硬,错别字多、写字难看、笔画笔顺错误的情况十分普遍。李小军教授表示,汉字的魅力无可替代,多阅读、多动手,才能领会汉字之美,传承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出录音)我们中国人的阅读量偏少。我们一直倡导学生看好书,包括古代的也包括现代的。建议学生该动手的多动手,鼓励孩子练练书法。止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文化在每个人的内心蕴含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产生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