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打劫”式管理鼓了口袋伤了学生
成都某高校禁用无线路由器及免费WiFi,同宿舍同学不能共享网络,一年上网费将近5000元…这背后是运营商对校园宽带服务的垄断,还是学校与运营商的合作分成?专家揭秘“一人一号”背后的利益链!(5月10日《央视新闻》)
就成都某高校的这一做法而言,的确不敢恭维。既然是允许学生上网,那就应该按照当初学生与运营商签订的协议来履行。协议上没有约定禁用无线路由器及免费WiFi,同宿舍同学不能共享网络等规定,并没有规定“一人一号”,那么为什么到了实际使用中就出现了“一人一号”呢?
究其原因,在“一人一号”的怪象背后,是学校和运营商之间利益分成的关联。可以说,“一人一号”是经济利益驱使下又一个活生生的教材。面对巨大而诱人的学生上网市场,的确让人垂涎三尺。除了运营商得到巨额利润外,校方也从中得到了分成,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学校不是利益分成的场所。校园本是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人们公认的一方净土。把“一人一号”变成了一个“吸金器”,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这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也伤害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因此,拒绝利益分成进校园是当务之急。对于学校和运营商来说,拥有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几乎意味着拥有了一个“吸金器”。去除利益化,取消一系列损害学生利益的“善举”,让学校回归学术殿堂,着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接受正规的教育,相信这才是国家办学、家长送子上学的初衷。
学校应该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学生利益是学校的价值追求,学生利益应该高于一切。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除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加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教育。亚里士多德说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相关的事物,而私人事物则往往受到私人最大可能的照顾。由此可见,要解决“打劫”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得到最大可能的照顾,少一些私人的利益。
学校抓管理按章办事,但不能断章取义。近年来,为了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教育部要求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学校积极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安全文明上网,这本是一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然而,部分学校打着“安全上网管控”的幌子,实行“一人一号”,结果学生上网的速度被控制、同学共享网络被限制,但学生每月无形中多付出的几十元钱又进了谁的口袋?
通过“绑架”校园网,校方和运营商从中共同受益,肥了自己,却伤了学生。试问,这种“打劫”式管理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