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博:“扶老人”出现反转体现管理短板

25.09.2015  10:59

  9月8日,淮南女大学生袁宸在其个人微博称“扶老人被讹寻目击证人”,此后淮南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袁宸承担主要责任。昨天,袁宸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对于警方认定的调查结果,已经申请了复核。(9月24日光明网)

  这起“扶老人”事件的发展就像部好莱坞电影一样,剧情跌宕起伏,从最初女大学生袁宸承喊冤到如今又被淮南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袁宸承担主要责任,几天之内发生的变化估计没有几个读者能够看明白。

  法治社会凡事都要讲证据,这件事情的发展之所以让人看不懂或者说缺乏说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场的监控录像出现死角,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警方的调查结果,难以让人彻底的信服。

  而现场的监控录像没有拍到关键时候的视频,又是应该去问责谁呢?作为一种服务民众,维护社会治安的辅助手段,监控录像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却有很多时候关键的录像由于拍摄死角或其它原因没有拍到,没有起到监控录像应该有的作用,那么不是与最初设立的意义相悖吗?

  公共设施的设立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同时也为政府机构提供方便,但如果没有发挥作用设立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在这起事件中,当事双方很难说清楚事情的真正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直接证据,只能寻求人证等其它方式来求证,警方也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做调查。这一切其实都指向一个原因,存在短板的公共设施让所有人都花很大的代价来寻求真相,未免是舍近求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