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盛赞《地心引力》:我惊呆了被打倒了
《地心引力》中文海报一出炉,便遭遇网友大力吐槽。因为除了片名,海报上最突出的字,既不是这部影片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也不是主演乔治·克鲁尼及桑德拉·布洛克。而是一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卡梅隆曾盛赞过这部影片,而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又远胜《地心引力》及其三位主创。
虽然海报的设计有些投机取巧,但卡梅隆对《地心引力》的喜爱,也是事实:“我惊呆了,被打倒了。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太空电影。我是看着太空电影长大的,那是我的大爱。我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顾问委员会的一员,并一直持续了3年时间。我很渴望去到外太空,现在我感觉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
现在,让我们跟着卡梅隆这位“超级专家”,去瞧瞧这部自北美上映以来,无论业内还是普通观众,均赞为“惊天神作”的《地心引力》(中国内地上映时间为11月19日),到底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之处。
【失重】
“阿方索·卡隆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将失重的状态真实地表现出来,他会将你带到外太空,你会感到太空的壮丽,也会看到地球的美丽,那种无重力在太空漂浮的感觉,还有那种孤单、恐惧、美丽,我感觉就像自己已经去过外太空。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很难不像我一样感受到那种真实。这不像大家以前常看到的人吊着威亚在飞,这个影片更真实,你会感受到那种失重以及宇航员受过良好体能训练,你会感同身受。”
——詹姆斯·卡梅隆
全球最顶尖的木偶大师
人工操作出了最真实的失重状态
《地心引力》讲述了一个在地球空间站工作的男宇航员和一个女宇航员出舱进行行走测试时,因为太空碎片突然导致空间站爆炸的故事。由于其他同行已全部丧生,两人不得不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自救。
为了在地球引力正常的情况下拍出太空失重状态,卡隆尝试了所有的传统拍摄方式,包括在深水中拍摄、用威亚悬吊、用“呕吐彗星”(一个忽起忽落导致瞬间失重的飞机舱样的设备)……但一个个都失败了。“我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我有一点天真,因为我认为制作电影会比想象中容易得多。直到我们开始尝试利用传统技术后,我才发现,为了达到我需要的效果,我们需要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
经过不断的试验,卡隆和他的专家团队终于设计出了一个独特的12线设备,让12条电磁线与主演身上12个电磁点形成连接,并请来全球最顶尖的木偶大师,操作这个机器,把主演们变成木偶,最终实现了用12条线形成磁力网面把克鲁尼与布洛克浮在了空中的“创举”。这样的表演在布洛克看来,前所未有,“你必须完全抛弃你原有的想法和方法,这就像照本宣读一样。你被机械地告知每一个小手指和你身体的部分必须要怎么表现,然而你的头、你的大脑、你的心和你的情感都是空白的。所以,我的身体不得不机械地进行表演。他们会问我是否要水,然后我慢慢伸手去接,甚至都不用思考。你不得不被迫习惯身体第一情感第二的状态。”
为了演好这两个角色,克鲁尼练了很久的瑜伽,布洛克则听了很多古典音乐,“这些音乐让我更加放松,更接近宇航员的状态。”
【3D与人性】
“这部影片在视效和3D科技方面也开了先河,它完美地利用了CG和真人拍摄,毫无瑕疵。如果把这部影片说成是一部紧张刺激的惊悚电影,那也是低估它了。我在看这部影片的90分钟里,手一直放在嘴边,我得不时提醒自己别忘了呼吸,这也不足以说明这部影片有多好。这真的是一部强大有力的、充满人性、感人至深的电影。”
——詹姆斯·卡梅隆
使用3D模式是为了营造外太空感
让人们切身体会到生存的不易
随着3D技术的普及,电影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3D电影,尽管有些电影,你宁可看2D版的。
《地心引力》也是一部3D电影,但卡隆称,他并不是为了东西能飞到观众的脸上而把电影设置为3D模式,“我们试图让你们微妙地感觉到你们也身处旅程中。”
事实上,所有的技术都服务于电影本身。卡隆认为,对演员及电影摄制者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布洛克饰演的女宇航员身上,就深藏着卡隆大部分的隐喻,“电影中有一个不变的视觉角度——地球是一个如此美丽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漂浮在上空的是一个被切断与地球进行任何联系的女人。我们想要探索悬浮在虚空、受惯性所害以及远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女主角,在太空中努力生存的深层寓意。”
阿方索·卡隆的儿子、电影的编剧乔纳斯·卡隆则称,“‘地心引力’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持我们的双脚立于大地上,更隐喻着一种不断带你回家的力量。”
【宇宙光】
“另外我很喜欢这部影片的一点就是,它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我知道当演员在持续动作时拍摄会很困难,但他们做到了,做得很棒。我知道他们运用了很多机器人以及最新的照明设备,这些都是全新的尝试,效果很好。”
——詹姆斯·卡梅隆
卡隆和他的团队发明的打光器
可以模拟出北极上空的北极光
除了失重这一状态之外,如何表现宇宙光,也是卡隆要挑战的重点问题之一。虽然《地心引力》有60%都采用CG(电脑特效)来制作背景,但还是有不少镜头是真实场景,因此,如何拍摄出能与电脑特效场景衔接无误的宇宙,对于光线的要求非常之高。最终,卡隆团队又发明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打光器——一个高6.7米、宽3.3米的灯箱。灯箱内部由196个面板组成,每个大概70厘米长,配备4096个LED灯泡,可以投射任何需要的光线或颜色。这个灯箱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能够模拟出日出日落、白天黑夜的自然过程以及不同环境的光线,甚至北极上空的北极光。
为了能够在这个灯箱中自由拍摄,卡隆团队又顺带研发了一种可以从任意角度进行拍摄的机器人。而且安装在机器人上的摄像机,还可以借助电脑和倾斜装置平台上的灯同步,这使得卡隆可以随时移动演员周围的宇宙,从而创造出主角在宇宙中移动的视觉效果。
【中国元素】
“我听到人们说它是一部太空惊悚片。但这部电影远不止这些。这是一部关于生存,关于一个女人如何面对自己,怎样设法存活下来的电影。你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也会发现,中国航天科技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詹姆斯·卡梅隆
“天宫一号”成了主角活下来的关键元素
卡隆说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地心引力》中的中国元素确实非同寻常——最终,克鲁尼和布洛克是借由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脱险回到地球的。
卡隆表示,他在影片中设置的中国空间站等中国元素,并非纯粹为了讨好中国观众,而是因为现在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这几个国家拥有或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太空站。虽然影片如此设置产生的效果是意料之外,却也是合乎情理的故事,“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而除了“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影片中还“闪现”了乒乓球、弥勒佛像等中国元素。
【评价】
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外,《环太平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以及众多好莱坞媒体,都纷纷为这部电影“点赞”。
仰仗于最新的数码技术,《地心引力》提供了一种梦境般的感受。这是一部给人白热化感受的影片。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都会被这部电影启发。 ——《综艺》
《地心引力》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没有外星人、星际空间的大战,也没有反乌托邦情节的设置,只有一个男人和女人在最不利的环境下,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好莱坞报道者》
最具设计感、最优雅、最有力量的科幻电影。——吉尔莫·德尔·托罗
【票房】
《地心引力》自10月4日在北美上映以来,首周末三天即狂揽5555万美元,轻松问鼎北美票房周冠军宝座,同时击败《鬼影实录3》成为好莱坞影史上秋冬档首映周末票房最高的电影。截至目前,该片在北美地区的票房已超过2亿美元,全球票房约4.5亿美元,成功跻身2013年全球票房排行榜前十。(记者 冯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