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农村剩男城镇剩女背后的隐忧

15.05.2015  12:02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分布在各个年龄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镇地区。(5月14日 新京报)

  应该看到,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未婚女性多集中在城镇地区,他们各自“未婚”的原因是不同的。一个是因为同龄适婚女性短缺,挤压到一定程度,城镇男性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找农村女性,而贫困地区男性就成为了“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被迫”未婚;一个是部分城镇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独立性较高,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发展而推迟结婚。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同龄适婚女性短缺,城镇男性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找农村女性,这个“挤压到一定程度”并非“井里无水四处淘”,而是农村女性随着“流动家庭”“流动人口”“送货上门”。

  随着“流动家庭”“流动人口”的增多,随着眼界的开阔,不仅让不少适婚女性不愿再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而且也导致了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一事实。更为严重的是,这只是一个表象,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是“空巢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他们不仅普遍表现为,亲情缺“”、生活缺“”、心理缺“疏、学习缺“”、安全缺“”,而且失去了亲人庇护的他们,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如果说“曾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因感情受挫投井自尽,当时在村里找不到年轻人及时施救”是个案,那么,五旬妇抢百岁老人全程如慢放动作片(2014年03月13日《京华时报》);江西5名留守儿童溺亡,全村找不到年轻人救援(2012年05月14日《山东商报》);刑满释放男子杀7名留守老人,还奸杀了一聋哑女子(2013年04月11日华声在线)……等诸多事实,都足以说明农村的救济功能同样在严重弱化,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严重。不仅如此,“平时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谁来种田都成为了问题(11月5日《经济参考报》)。

  因此,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镇地区,不仅是婚姻的问题,男多女少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农村真问题,如何让农村青年心甘情愿的留下来,不再漂泊,不再站在家门口心在城镇,才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者们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多想一想农村经济建设,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让他们的家园也能像城里一样漂亮,一样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一样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