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6亿人露天排便 联合国拍动画劝“如厕”
露天排便是印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健康、卫生、女性权利以及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
图1:2012年各国露天排便情况地图,色块越深表示露天排便越普遍。
图2:2012年各国农村人口露天排便情况地图
图3:2012年各国平均每100公顷土地上露天排便的人数
【印度大米研究所(Rice Institute)绘制出一组各国露天排便地图。调查显示,在印度,大约有6亿人还在露天排便。但建厕所并不能解决问题,上不上厕所在印度还涉及文化因素,联合国为此拍了个动画片劝印度人“如厕”。】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官网7月19日公布了一组有趣的世界各国和印度露天排便地图。报道中称,全世界有10亿人没有厕所,而印度就占了6亿。印度超过72%的农村人口在灌木丛、田野或者路边解决排便问题。露天排便是印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健康、卫生、女性权利以及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
以下这组地图来自印度大米研究所(Rice Institute)。这是一家非盈利机构,专注于印度农村地区的经济、统计和人口研究。研究人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供水和公共卫生的联合监测项目的评估数据,绘制出这组地图。
图1显示了世界上各国露天排便的人数比例。颜色越深,代表此地的露天排便情况越普遍。可喜的是,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露天排便的情况正在消除,仅有14%的地方仍存在这种现象。当然,这个数据掩盖了国与国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会露天排便;而在邻国印度,大约48%的人还在露天排便。实际上,在印度和一些极其贫穷又饱经战火的国家,如南苏丹和乍得,露天排便的情况很严重。
图2显示了各国露天排便的农村人口比例。颜色越深,代表该国农村露天排便的人越多。整个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有许多国家比印度穷困,然而,这些国家农村的露天排便情况却比印度好。在颜色最深的国家——厄立特里亚、南苏丹、尼日尔等,露天排便的农村人口比例超过80%,着实令人惊骇。印度的情况仅比这些国家好。
图3中颜色最深的印度,平均每100公顷土地上就有超过200人露天排便。这个数据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之匹敌。紧随其后的海地和尼泊尔,平均每100公顷土地上也只有79人和77人露天排便。无论贫穷还是人口都无法解释印度这种糟糕的现状。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印度,中国的人口也比印度多,但两者的公共卫生情况都比印度好太多。
{{正文分页}}
图4:2001年印度各地区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
图5:2011年印度各地区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变化 ,越蓝代表情况改善得越大。
图6:2001年-2011年印度各地平均每100公顷露天排便的人口变化 ,越蓝代表情况改善得越大。
图6中红色区域是平均每100公顷露天排便的人口增多的地区,蓝色区域则是减少的地区。颜色越深,代表变化越大。越红代表情况恶化得越厉害,越蓝代表情况改善得越大。这张图更清晰地显示了印度公共卫生条件变化的区域差异。印度的沿海区域,如南部的喀拉拉邦,以及北部的一些地区,如西北的旁遮普,情况都有较大改善。但许多地区,如北部的北方邦,中部的中央邦,东部的奥里萨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这意味着印度很多地方虽然在政府治理、识字率普及和个人收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但卫生环境依然在恶化。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决心改善印度卫生环境,他认为建造厕所比建造寺庙更重要。印度财政部长阿隆·杰特里(Arun Jaitley)用当月预算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计划在2019年底前终结露天排便的现象。2019年是印度圣雄甘地(Mohandas Gandhi)诞辰150周年。甘地曾说过良好的卫生环境比独立更重要。
而《经济学人》在分析中称,直接兴建厕所并不能解决印度的问题。印度的领导人需要考虑导致这种卫生环境的文化因素。一个原因是印度教的传统,约有2000年历史的印度教圣典《摩奴法典》(Laws of Manu),鼓励人们离开家去露天排便,从而避免仪式的不洁。另一个原因是等级划分,按照传统,只有社会底层,一度被称为不可接触的贱民(untouchables)的达利人(Dalits),才需要清理排泄物。如今,尤其是在印度教统治的恒河平原上,很多人即便家中有了厕所,还是偏爱露天排便。
真正亟需的,是通过学校里和媒体上的公共宣传,向人们解释使用厕所和良好的卫生环境所带来的健康上和经济上的好处。研究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农村家庭知晓勤洗手有助于预防腹泻。这样的宣传不仅意在提升政府所建公共厕所的利用率,也是要鼓励人们在家中建造厕所。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UNICEF)在这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制作了一个吸引人的音乐动画短片,呼吁印度人“到厕所大便(Take the poo to the loo)”。虽然舞动的粪便不见得合每一个人的口味,但是动机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