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文脉 南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19.08.2016  02:35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也为南昌文化事业增添了一张全新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始终牢固树立文物保护理念,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引领进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努力传承历史文化文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之路。

   文物保护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南昌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并公布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达2000多处。相继公布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了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77处,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我市全面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经完成可移动文物的数据登录,全市国有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达2万余件套。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市文物保存状况和价值,为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物保护工程稳步开展。我市相继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设立了150万元的市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各县区也在积极推动设立县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同时申请国保资金2000万元和省级基层文物保护经费50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工程,重点对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岗上吴氏家庙等30余个省级文物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证了文物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我市先后组织参与南昌宁王朱权墓、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万寿宫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特别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出土文物2万余件,引起了全球考古界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共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引起了全球考古界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市还组建南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填补了我市没有考古研究机构的空白。

  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17个,并且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每年举办、引进精品展览50余个,接待群众近300万人次,让馆藏文物资源从“馆舍天地”走向了“大千世界”。

   积极推进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文物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带动全市文物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工程。以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出台遗址管理保护法律法规,加强遗址研究与文物展示,全力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项目。

  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以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为契机,实施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加固维修和抢救新四军军部旧址南昌遗址群项目,顺利完成八一起义“一馆五址”、小平小道陈云旧居陈列馆等革命旧址的陈展提升项目,进一步彰显南昌英雄城的文化特色。积极推进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设,重点推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三眼井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在展现南昌文化魅力的同时保护文物资源。启动实施南昌旧城历史文化再现工程。以历史街巷、历史遗迹为载体,通过设置文化广场和环境小品、标示铭牌等,再现南昌历史文化古城风貌。

   市博物馆将展示海昏侯墓文物  

  博物馆是文物利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我市将大力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重点推进万寿宫博物院、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市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建设。其中,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在南昌红谷滩,与省图书馆和省科技馆一起,建成江西省文化中心。新省博物馆占地44.9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目前使用的江西省博物馆位于滕王阁周边,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新馆建好后,原有的省博物馆将改造升级,市博物馆搬迁进驻。未来,南昌市博物馆与滕王阁等名胜紧密相连,组成一个统一的文化胜地。建成后的市博物馆还计划展示部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我市还将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畴,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适度、有序、免费开放。要打破地域、级别的限制,整合全市文物馆藏文物资源,通过开展博物馆联展、借展、巡展等方式,扩大馆际展览合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大馆文物藏品闲置而小馆文物藏品匮乏、缺少基本陈列的问题。

  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为突破口,我市将从省内外引进一批具有研究能力的考古学人才和历史学研究人才,并重视对本土文博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物人才队伍阶梯。举办多种基层文博人员培训班,为文物保护、展示和利用储备骨干人才,切实解决基层文物保护队伍总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例偏低等问题。组建基层文保员队伍。加快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以文物保护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建立文物保护员制度,吸纳志愿服务于文物事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重点对地处比较偏远、管理单位缺乏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巡查,实时掌握文物保存状况,遇到问题,及时报告。(唐文正 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