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曾改变中国历史进程:黄帝与炎帝曾为盐而战

21.11.2014  19:05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商综,原题为:《盐曾改变中国历史进程:黄帝与炎帝曾为盐而战

    盐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数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黄帝和炎帝之间的阪泉之战,便是为了争夺生产食盐的解池而爆发的;维持了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因两个私盐贩子而倾覆;持续了100多年的元朝,也因一帮私盐贩子的起义而覆亡。在世界历史中,盐又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呢?

     黄帝与炎帝

    为盐而战

    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总是自称炎黄子孙。传说中的黄帝距今已5000年了,那时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繁盛时期,我国古代许多重大发明都是黄帝时代完成的。

    据说,炎帝与黄帝为了争夺古代盛产池盐的山西解池,双方在阪泉打了三次大仗。

    最后,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的部族并入黄帝部族,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华夏众部落的首领,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炎黄部族为争夺池盐而战,为争夺池盐而统一,成为中原地带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

    后来的涿鹿之战,不仅使黄帝捍卫了盐池的支配权,巩固和扩大了势力范围,也使炎黄部族战胜蚩尤所统领的九黎族和夷苗二族的一部分,形成了汉族的基础。

    在此之后,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尧以平阳(山西临汾)为都城,舜以蒲坂(山西永济)为都城,禹以安邑(山西运城之北)为都城,都在盐池附近,显然与保卫盐池重地有关。

    黄帝战炎帝、擒蚩尤等活动的传说和遗迹,正是氏族时代东方部落争夺池盐的真实写照,足见盐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帮私盐贩子

    改变了中国历史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职业,那就是私盐贩子。有些私盐贩子直接参与了农民起义,即使有些没有参与军事斗争,却是许多造反起义的支持者。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两年之后,他就被从皇帝宝座上赶下,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

    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是私盐贩子。贩私盐在唐朝是死罪,但是利润奇高。作为私盐贩子,黄巢家里并不缺钱,所以在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的时候,黄巢的造反更多的是一种借机获取更大利益的策略。

    王仙芝原本也是贩私盐的。就是王仙芝和黄巢这两个私盐贩子,摧毁了维持了近300年的大唐江山。

    而元末更是典型,朱元璋起义的经费,大多是私盐贩子提供的;就连他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也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可以说,历史上的元末农民起义,基本上是一伙私盐贩子在争夺江山。中国历史进程,被这些私盐贩子改变了。

     曹雪芹祖上

    原是上海盐商

    据了解,曹家先祖有一支从辽东迁到浙江舟山,从事贩盐生意,之后又迁至上海,生意逐渐做大,到曹雪芹曾祖父曹玺时,曹家在业界已颇有名气。

    为做大做强,曹玺将刚生产不久的婢女送到宫中给玄烨做奶妈;利用这一特殊关系,曹玺后来谋到“江宁织造”这一职位。

    所谓“织造”,就是负责纺织、加工朝廷所需绸缎和成衣等的官员;虽然朝廷也支付俸禄与钱粮,但因朝廷对织物的要求甚严,很难做到收支平衡。

    实际上,织造一职,根本是个赔本买卖,只是曹玺为了做大盐业生意而已。最后曹家得到兼差两淮巡盐御史这个职位,这是朝廷默许的。用现在的话说,曹家当年乃是“官商一体”。

    为任职方便,除上海老宅外,曹家在江宁(南京)、北京两地皆有房产。曹雪芹生于上海,是个地道的上海人。

    关于曹家从事盐业一事,现存曹家档案没有记载,红学家仿佛也都没有考证,但《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可以间接证明。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