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校方责任方能遏制“高考移民”

03.06.2015  06:37
原标题:南方日报:厘清校方责任方能遏制“高考移民

  5月28日本版《“高考移民”不仅让我们见识投机》一文对非正常“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进行了分析,以内蒙古为例对涉及的“吏治”等问题作了深刻剖析,并与科举时代的“科举移民”进行了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打击非正常“高考移民”,除了要加强户籍管理外,还要强化学籍管理,尤其是要严厉查禁“空挂学籍”现象,防堵漏洞。查禁“空挂学籍”现象,一要厘清校方在“空挂学籍”(不在学校就读只参加考试)问题中的责任担当;二要严惩学校涉案人员;三要逐步把学校作为打击非正常“高考移民”的重要抓手,并用好这一利器。道理很简单,“空挂学籍”要由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经办,参加高考的具体操作也得由学校来落实。没有学校的“默契配合”,非正常“高考移民”很难运作成功。

  学生是否真在校就读,是否“空挂学籍”,学校师生都是心知肚明的。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高考移民”事件中当事人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在学校就读只参加考试。校方不但知情而且还允许“空挂学籍”,其背后除了有当事人输送的现实利益外,还有另一诱因:“高考移民”由于享受了原籍的优质高中教育,具有相对较高的应试能力,学校只需组织好参加考试,就能提升高校的录取率,为学校争得荣誉,甚至还能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这种思维逻辑同样存在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整体的录取率上升了,教育的工作成绩就算上来了。在某种意义上,非正常“高考移民”的危害是相对某个省区整体考生而言的,对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来讲,无异于是难得的权力寻租、交换和利益输入机会。

  近年来为加强管理,国家推行学籍管理系统,实行一个学生一个学籍号,在全国通用,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此举不仅为强化学籍管理、打击非正常“高考移民”提供了重要利器,更为厘清学校在非正常“高考移民”事件中的责任担当,以及维护高考的公平录取提供了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