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厘米宽非机动车道中的路权之争

06.06.2017  09:50

    70厘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别说一些较宽的三轮车根本过不了,就是体积较为小巧的自行车,要想过去恐怕也得十分小心谨慎,一不小心还会有撞上交通隔离栏的危险。而且一旦其中的一辆车子发生故障,势必会造成后面的车子无法通行,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这种既不美观也不实用的设计,应该不是为了用来考验司机的车技吧?恐怕还是相关部门当初在进行道路规划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结果。

  昆明西山区云山支路宽约6米,却只给非机动车安排了70厘米的通行空间。这么说机动车的通行空间有5米多宽吗?倒也不是,因为除了安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外,当地有关部门还非常“贴心”地在道路一侧划分出了2米宽的机动车停车区域,供机动车停放之用。本来就不宽敞的道路,既然需要优先满足机动车的通行和停放,那么留给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宽度自然“非常合理”地只剩下70厘米了。

  如今不少城市在进行道路规划时,经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过于重视机动车,为机动车投入过多的资源,而忽视了非机动车和行人。这就导致了机动车走的是“阳关大道”,而非机动车和行人只能过“独木桥”。其实,一个成熟的道路交通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体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侧重,但绝不能过于偏袒某一方。昆明西山区云山支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只有70厘米,显然是过于侧重机动车了。

  这种情况也并非是个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机动车越来越多,也需要越来越大的通行空间。在道路宽度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把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挪给机动车,无疑是最经济、也最省事的办法。但是非机动车道日益狭窄,势必会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给“逼”上机动车道。尤其在借助共享单车的“东风”后,非机动车骑行在中国又呈“燎原之势”的情况下,这样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也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考验着每个地方政府的智慧。毕竟出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也都希望在出行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不是获得添堵甚至受伤的体验。各个地方政府不能等市民和媒体曝光了问题之后才作出反应,而要先行一步,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类似的“70厘米宽的非机动车道”,这样才能既提高市民的出行满意度,也扼杀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然,要想根本解决“70厘米宽的非机动车道”问题,政府既应树立长远的眼光,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权益进行充分考虑,不能有所偏废。

  文/柯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