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证书 江西亟待擦亮的“金钥匙”

01.04.2014  12:36

持有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不仅可享受关税减免待遇,还能在通关上享受便利。然而,我省原产地证书利用率不到一成——

原产地证书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有价证券,是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和“优惠券”。一张小小的原产地证书,可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利器。

2013年,全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32234份,签证金额18.04亿美元,按平均5%的优惠关税计算,为我省原产地证书申领企业减免关税9000万美元,企业获利颇丰。

但是,签证金额18.04亿美元与我省2013年出口额281.7亿美元相比,占比不到一成。原产地证书对企业到底有怎样的价值?我省原产地政策覆盖率和利用率为何如此低?企业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张“优惠券”?

原产地证书颇具含金量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原产地证书是指依照普惠制或区域经贸协定原产地规则,由检验检疫部门签发,证明所列货物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而在进口国适用优惠贸易措施的书面文件。持有我国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产品进入相应国家,不仅享受关税减免待遇,还能在通关上享受便利。

近年来,面对欧美经济复苏困难、出口增幅持续回落的严峻形势,区域性原产地证书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目前中国签署了11个自由贸易协定,随着今后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自贸区谈判的成功,还将有更多的区域性优惠政策出台。

认识不足导致利用率低

2013年,江西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共申领了1861份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总计2976万美元,累计享受关税优惠149万美元。然而在我省,像江铃这样充分利用优惠原产地证书的企业并不多。

对自贸区优惠政策理解和认识不足是原产地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不少企业对原产地证书业务了解不够,甚至不知道它能带来减免关税的好处。有的企业对优惠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优惠原产地证书所带来的关税减免主要是由进口商直接享受,对出口企业没什么用,所以主动性不够,只是在客户提出要求后才办理。

一些企业营销人员对优惠政策不了解,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不懂主动要求客户提供优惠原产地证书,以关税降低作为谈判筹码,白白丧失了获利的机会。

为了让更多企业受惠于这项政策,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优惠原产地证签证工作举办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讲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原产地证书申领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原产地证书的优惠政策难以传达到企业高层,导致原产地证书利用率难以提高。

用好“优惠券” 获取大实惠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原产地证书利用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参照去年的数据,广东、浙江的签证量是我省的30多倍,福建是我省的10倍,这使我省出口企业在与国内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企业应该认识到,几乎无需增加经营成本,仅凭一纸证书,就可获得巨额实惠。同时,企业还应看到,区域性贸易优惠政策是企业可以充分挖掘的一座“金矿”,企业应主动了解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及时申领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用好“优惠券”,定能产生更高的利润。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