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胡瑞:解读县域舆情 官员舆论形象成为考评因素

19.05.2014  11:06

综合四月全国网络舆情事件可见相比三月两会期间的舆情态势呈现明显好转,在国内网络舆情状况较为吃紧的情况下市县舆情的突发事件发生量和重大舆论曝光型事件的爆发量都双双下降,随着全国学习焦裕禄先进典型的教育活动推进,市县级网络舆情依旧会继续四月的利好,持续走稳。其中,在月度舆情中关注度最高的“浙江奉化塌楼事件”,属于市县区域管理中需要面对的应急性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舆论关注力度和现实借鉴意义,也正是该事件的舆论影响力导致本季度涉及建筑质量问题的舆论反馈呈现明显增多现象;第二件市县舆情典型案例为“浙江苍南城管与市民冲突遭围殴事件”,该事件作为行政管理“老大难”问题的集中网络爆发,由城管造成的舆论矛盾点燃了网络舆论的敏感点,上升为群体性事件。综合分析这两起事件,都具有较为相同的爆发背景,比如“都是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革彻底”“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所以县域舆情的治理也在现实层面上逐渐进入平静期:旧矛盾不断显现,新改革推进困难。

舆论形象成为对市县领导的考评因素

从网络舆情研究层面上看,网络舆情的重要功能即为“评估与总结”,但目前市县舆情多数集中在“应对与处置”。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央机关层面已经开始了针对干部考核的新标准试验,而针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标准也正在此参照下进行改革。比如2014年3月31日新闻《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招聘5名干部》中,针对考核细节描述为“为了充分地了解5名入选者的整体情况,最高法成立了由业务部门、政治部、纪检组成的考查组,考查组不仅到他们的原单位审查工作经历,还关注了5人的微博和微信,观察他们在网络的言行以及有无负面消息等情况”。

实际上该信息在细节上透露了进入新时期干部考核办法中已经开始接纳网上的舆论测评。从市县的基层治理来看,网络舆情一直是县域舆情管理的短板,不仅存在互联网应用专业性不足的“信息鸿沟”,还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基层舆论环境复杂等的现实因素,做好市县领导的网上舆论口碑建设存在明显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新的舆论环境中市县舆情的处置要进入到“常态化”和“口碑化”的实践层面,处置好突发舆情的同时塑造良好舆论口碑。

官员冲突成为县域舆情爆发新特点

从媒体统计来看,四月网络舆情中市县舆情集中于执法类信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浙江苍南城管与市民冲突遭围殴事件,都是由“执法”带来的负面信息。同样,不仅是执法者与普通市民,甚至执法者与执法者本身也产生了舆情冲突,成为县域舆情的新特点。比如4月14日,柏乡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3名执法人员,在对涉嫌违法排污企业查处中,一名环境监察中队长和环境监察大队长因言语不和拳脚相加。县域舆情中官员冲突的信息呈现增多态势。

从2007年至今,媒体公开报道的20起官员冲突的梳理来看,市县干部成为冲突高爆发人群,占比45%。另外,35%的冲突事件发生在正副手之间,工作分歧成为官员冲突主要引爆点,占比45%,而20%的冲突中当事人有饮酒现象。个人素养、以权谋私、公车私用等也成为官员冲突的主要原因。甚至舆情机构分析爆发官员冲突的地点多为华中与华东地区成为,其中湖南曝光的4起官员冲突事件全部发生于衡阳市,但东北三省官员冲突零曝光。

综合分析,市县官员冲突事件在2010年后呈现高发趋势,并在2013年进入高曝光期,而近年来自媒体不断发展,民间力量对于市县官员行为的监督作用凸显,另外,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空前,纪检部门主动发力,不排除官员冲突事件在2014年仍呈现高曝光趋势。作为近期新的舆论关注点,官员冲突类舆情会极大损伤基层政府的公信力,衍生新的网络舆情,市县在舆情信息管理中要针对可能产生矛盾的机构和个人早预防并管理好公务员个人的自媒体。(作者系网络舆情分析师)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