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多元化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09.07.2015  09:37

  6月30日,记者在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养蚕大户张祖华家中看到,蚕儿正在上蔟,整齐的蚕室、统一的方格蔟,逐渐成型的蚕茧……村党支部书记徐万年告诉记者,黄溪蚕桑合作社现有社员200余户,面积1000余亩,有20亩蚕桑面积的大户6户,合作社为社员进行小蚕共育,推广蚕桑新技术,提升蚕茧质量和蚕桑效益,蚕农平均每亩桑园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左右增加到8000元。近年来,该县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培育农村种养能手推进规模化生产,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则,该县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着传技术、跑市场、抗风险、挑大梁作用。马坳镇兴牧生猪专业合作社、三园生猪专业合作社各聘请10名以上技术人员,包区划片,为社员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服务。大椿玉叶茶叶合作社、黄溪蚕桑合作社、马坳车前子合作社积极为社员开展“低产、低质、低效”科技帮扶活动。县药材办与江西省中医学院开展科技对接,指导全县药材类合作社种植技术。全县6个蚕桑合作社在生产中推广小蚕共育、大蚕条桑育、活动蚕台育等省力化技术,并对使用方格簇营茧的实行加价收购,履行好茧好价、优质优价政策。与此同时,还积极融资,购置自动烘干机烘茧,提高解舒率。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山口蚕桑生产合作社积极与浙江客商订立蚕茧购销关系,每斤蚕茧比未入社农户高出0.50元,218户入社农户每年分红近4万元。漫江蚕桑合作社实行风险金制,在市场低迷期拿出15万元资金对合作社农户进行保价补贴,实现”以丰补欠”,稳定蚕农效益。其它合作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跑市场、找销路,减少中间环节,寻求最高买主,赢得最好效益。通过多样化的合作社组织形式,进一步促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县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50家,注册资金总额3.59亿元,成员总数5874余户,带动农户近3.9万户,2014年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新建、改建、扩建发展壮大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形成以蚕桑、茶叶、林业、畜牧、粮食为主打的产业加工链,2014年,全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带动就业5853人。龙头企业把“田间与车间”“合作社与农民”结合,建立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11.2万户,促进农户增收达1.95亿元。大椿茶业公司与基地、农户建立鲜叶收购互惠合作关系,晨光果蔬公司签订产品购销关系,一方面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另一方面又实行保护价收购,即有利于企业生产,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经营水平。

  在培植农村种养能手和种养大户、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闲置问题上,该县除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外,还要求相关单位给予技术支撑,目前全县10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213户,家庭农场80户。竹坪乡陈天宝流转土地200余亩,建立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式家庭农场,既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又为农业生产发挥示范作用。上杭乡种茶大户周衍德发展茶园1000余亩,在政策扶持方面除每亩获得700元奖补资金外,县茶叶办还派驻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助推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新兴发展。(来源:修水报记者 朱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