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逸:为民敢往难处闯

01.07.2015  20:02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昨天(6月30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的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其中,江西省信丰县委书记张逸、奉新县委书记张家良、广丰区委书记郑光泉3名同志受到表彰。从今天(1号)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讲述3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事迹。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为民敢往难处闯的信丰县委书记张逸。江西台记者柯一航采写。
(信丰张逸)
(现场音)“像这个面积是几层啊?3层。其实这块地是最好的地,最好的地现在让给老百姓,建一个农贸市场,解决了我们整个东片区域的百姓买菜的问题。”(压混)
6月27号,信丰县磨下棚户区改造工程即将封顶,县委书记张逸特意利用周末时间,顶着炎炎的夏日,到现场了解小区菜场的规划情况。
两年前,张逸调任信丰县委书记。调研中张逸发现,连通桃江河两岸的磨下桥虽然建成了10年,可因为一头的磨下棚户区房屋搬迁迟迟推动不了,花了几千万建设的大桥却成了乱糟糟的停车场和夜宵摊点,令人痛心。一些人好心地劝张逸刚上任别去捅这10年的大‘马蜂窝’,但张逸的回答斩钉截铁,他说他要一定要打通这座“断头桥”,改善磨下棚户区300多户居民的生活。
磨下棚户区居民李训飞回忆说:(录音)“书记经常一个人下来,到每户人家走访,还组织所有拆迁户开会,大家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真情诚恳的交流,公开透明的方案,最大程度的让利于民,十年没有推动的工作,仅用52天就与98%的棚改户签订了搬迁协议。
为了群众的利益,张逸不怕困难,不回避矛盾,敢往难处闯,敢啃硬骨头。以前,信丰县的水库承包养鱼,边上建个养猪场,直接排放粪污,破坏了水质,下游群众饮用水不得不到几公里外的山上挑。面对严重的水污染,去年,信丰县成立以张逸为组长的整治领导小组。短短一年,全县81座水库全部签订退出承包协议,实行“人放天养”。
县水利局局长李斌:(录音)“周边县都跑到这里学习,我们书记讲,今天断你的财路,但是造福了大部分老表,而且信丰的子孙后代收益了。
正是在张逸为民敢往难处闯的示范带动下,信丰的干部迸发出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三年来,信丰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0多个,一大批固定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生产总值每年上一个10亿元台阶,保持两位数的平均增速;财政总收入每年净增2亿元,平均增速26%。同时,还坚持绿色发展的路线,2013年以来,先后20多个环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信丰吃了“闭门羹”。
信丰县委书记张逸:(录音)“作为一名赣南老区的县委书记,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心为民,最重要的就是担当和情怀。特别是在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对群众有真情实感,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就更显赤诚。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就会更显自己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