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传技授艺助县级医院掌握“救命技术”  全国培训项目在赣启动

30.12.2015  10:41
  

  江西日报南昌讯  (记者许卓)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这项技术在我国已有30多年历史,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医院尚不能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导致很多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12月19日,记者从江西省心电协会、江西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江西省医学遗传学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百县基层医院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训”启动仪式暨2015赣鄱心律学论坛上获悉,提高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技术能力和水平意义重大。

  “这是救命的技术!”当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延庆告诉记者,与全国普遍情况一样,我省也面临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技术能力欠缺的问题,“我省仅有约30多家医院能够开展起搏器植入术,设区市医院能够独立开展这项技术的加起来也只有数家,全省的县级医院仅有2至3家能够开展,而且还不是独立开展。”据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每年要为约300名心脏病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南昌以外的设区市。有时其他医院出现需紧急救治患者,而患者因病情严重无法转送至南昌,南昌的医生就要赶往其他设区市去救治,“无论是将病人送过来,还是我们赶过去,路上都要耽误时间,病人的救治时机就存在耽误的可能。

  为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帮助更多县级医院医生提高心律失常诊疗能力,实现心律失常治疗“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在今年5月份启动了“全国百县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与新技术培训项目”。希望通过培训,在县级医院培养一批具有基本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够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医师。

  当天,在南昌举行的“全国百县基层医院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训”为全国的第二站活动。项目负责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程晓曙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力争在3至4年内,让省内7至8个有基础条件的县级医院独立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由此彻底改变我省县级医院心律失常介入诊治几乎空白的现状。

  新闻来源:《江西日报》2015年12月21日  c2版

  • 实习编辑:杜萍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