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昌九“双核”携手发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凸显“龙头”效应

12.12.2013  11:07
        源文链接: http://www.jxnews.com.cn/jxrb/system/2013/12/12/012855490.shtml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4年来,省委、省政府求真务实、科学探索,加快将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记者12月11日从省鄱湖办获悉,4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项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实现了经济总量壮大、结构效益优化的协调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九江市秀美的“两湖”风光。本报记者杨继红摄

  龙头引领效应初步凸显。全力推进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和“昌九一体化”,规划建设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城先导区,大力构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生动局面。今年前三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739.2亿元,其中,南昌、九江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4.95%,比去年提高0.81个百分点;区内人均GDP有望突破4万元,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生态示范效应日益显著。4年来,我省陆续出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建立了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地方公益林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碳汇交易、林权交易以及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国家支持下,我省南昌、新余、景德镇等10多个城市开展了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目前,我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7%,各设区市主城区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标准,各项生态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

  生态产业体系雏形显现。4年来,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区21个;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68%和59%,循环经济实现产值3000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区内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2038.5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总值的5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0.2∶54.6∶35.2变为6.7∶57.8∶35.5。

  开放合作日趋深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相得益彰、相互叠加,为我省加快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4年来,已有60多个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新一轮央企入赣工程共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2860亿元。4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争取国家部委重大支持政策28项,获得国家支持资金9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5.2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