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未成合力 代表委员建言用制度构筑权力之“笼”

09.03.2014  14:32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曹丽辉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曹丽辉 摄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曹丽辉)2013年,中央发力反腐,“打虎”、“拍蝇”成绩斐然。网络反腐在过去的一年间,更是以“围观”、“秒杀”的方式成为反腐利器。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建言,要防止反腐败出现的碎片化趋势,要用制度构筑权利之“”。

   网络发力反腐成绩单可圈可点

  网络反腐以最草根的形式,在近年来受到公众欢迎。

  在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风暴中,包括雷政富、刘铁男在内,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的大小官员不在少数。这些已成为网络反腐的标志性案例,而这一波波的反腐热潮仍在持续发力。

  “网络反腐是当前反腐倡廉的一个新兴平台和载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量网民围观,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事件的大致面貌,倒逼反腐进程。从雷政富不雅视频曝光到被他被免职和立案调查,前后仅用63个小时。“秒杀”问题官员令网友更加信赖、信任网络反腐。

  2013年4月,各大中央级网站也同步推出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7月1日,国家信访局全面开放网上投诉受理内容。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网络举报386913件(次),占总数的19.8%,平均日接举报800件。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对反腐成效非常肯定,仅去年一年落马高官数量之多、频次之快,均创历史纪录。此外,反腐方式、反腐途径多样化,使得反腐分布的面更宽,他说:“查处的问题官员,既有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高管,也有高校领导,从社会反响上看,中央反腐工作受到了民众的肯定,民众的反腐热情也被调动起来。这都是值得肯定的。

   反腐未成合力警惕碎片化

  在加大反腐力度、健全反腐制度的同时,近年来,反腐领域出现一些新动向和新挑战也亟待破解。

  2014年2月24日,《学习时报》刊文指出,贪腐分子落马的个案化,反腐机构、反腐制度措施的分散化,表明当前反腐整体上尚未形成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反腐败“形不成合力”是当前反腐败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之一。

  侯欣一委员认为,从近年来一系列反腐案件特别是网络反腐案件来看,反腐已经开始出现娱乐化现象,一些官员不雅照事件曝出来以后,网民便开始搜索一切与之有关的信息,有人觉得为了反腐什么都能干、什么手段都能用,但有时候却已经突破了隐私的法律边界,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进行规范会非常可怕,“在任何一个社会,民众有权利进行监督举报,但这一切要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不能乱来,从这点看,当下的反腐,起步很好,但是需要制度化。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表示,加大、加重对腐败分子的惩治力度是反腐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但仅仅是惩治还不够,目前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设计,如果不在制度上予以完善,腐败还会层出不穷,这一点目前还没做好,反腐整体上尚未形成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腐出现碎片化是有道理的。

  除了反腐碎片化,曹义孙委员还表示要警惕“反腐悖论”现象,反腐悖论是指采用严厉的反腐败举措反而可能增加腐败的机会的现象。“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不采取制度反腐,而采取权力制衡、监督,会接着出现一个问题,谁来监督监督者?”他认为,如果反腐措施严厉,腐败分子为保护自己,便会想方设法去行贿有权处理他们的人,“不按照制度的办法去反腐,可能会导致掌握权力的人去寻租,新的腐败问题又会产生。

   推动制度建设编织“权力之笼

  如何打造“权力之笼”?十八大后,中央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多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包括《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央对反腐败治理工作的治本之策。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4年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侯欣一委员认为,反腐工作最终的结果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反腐制度,让人不能腐败。他说:“仅仅是去惩治腐败分子是不够的。

  据记者了解,民盟中央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建议,应尽快组织修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政府职责,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应用;完善规制政府官员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反贪污法、廉政法、案件举报奖励法等法律法规。

  曹义孙委员认为,除了“打老虎”、“拍苍蝇”,党和国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