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反腐相声上春晚的讽刺直面意义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但反腐题材相声在央视春晚舞台30多年的历史上,仅牛群有一个《巧立名目》曾经直接讽刺过“领导”这一群体,另外,赵本山早年的小品也曾讽刺过“乱来”的基层干部。根据陕西省纪委提供的素材所创作的反腐相声,苗阜俩人今年的尺度早已突破牛群当年相声中的“领导冒号”。2月6日,苗阜、王声的反腐相声首次大联排。观众发现,这次很可能最终顺利登上春晚的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三十年来之最。苗阜说:“大家都评价说这在春晚舞台是前无古人的,在审查的时候领导说该说就说,不用回避,实事求是最好。”(《华商报》2015年2月8日)
无疑,苗阜、王声的反腐相声是为了体现开门办春晚的目的,也是为了落实春晚的公开承诺,更是为了不负众望,将春晚办成接地气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精神年夜大餐。把针砭时弊的东西带到语言类节目创作中去,直面现实,干预生活,回归春晚相声讽刺辛辣幽默的艺术表现力。
反腐相声回归,无疑是大胆地摒弃那些煽情、唱赞歌的东西,更是放开手脚,敢写敢说,呈现出带尖带刺、有棱有角的相声和小品来。从春晚讽刺相声牛群的《巧立名目》到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从姜昆的《虎口遐想》到《电梯风波》,再到苗阜、王声的反腐相声,这才是真正针砭时弊,贴近生活的好作品。
艺术要直面生活,反映现实,面对全社会反腐呈现的汹涌澎湃之势,老百姓拍手叫好,此时,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春晚如果还不能敏锐发现这样的态势,不能用艺术的形式来讴歌和推动社会性反腐,无疑是一种艺术的木讷和滞后,更是没有艺术担当和责任感的表现,反腐相声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就是顺应潮流,顺应民声和民意,更是艺术直面现实的践诺。
反腐相声回归,绝非春晚总导演一个人的心血来潮和任性,而是经过和春晚高层的充分沟通后,达成的语言类节目的讽刺总基调,由此也可以看出,春晚高层也对过去春晚颂赞歌式的阳春白雪带来的空洞虚假开始反思、后悔和改进,春晚本来就是一台晚会,只不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播放,因此备受关注,但是在过去的春晚剧组看来,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社会教化的好机会,这也没有错,任何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艺术熏陶人,进而教化人,但是教化人不一定就要一味追求阳春白雪,不一定就要追求假大空,春晚过去更多的是过犹不及,患上了道德洁癖,完全低估了观众的道德免疫力和艺术审美水平,片面追求“高大全”,给春晚附加上了变态的道德洁癖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偏见。
纵观多年来的春晚相声小品,虽然不少的相声小品喜剧效果不错,反响也不错,可是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凤毛麟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春晚的相声小品缺乏讽刺,即使有讽刺也是对鸡毛蒜皮小事的肤浅讽喻,而少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讽刺,火热的社会生活却成了春晚剧组规避社会现实的世外桃源,比如反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信力恶化,道德伦理丧失等等的社会热点问题,春晚在小品表现中不闻不问,生怕弄巧成拙,更怕担当责任,以至于好的讽刺小品绝迹于春晚舞台,艺术来源于生活,相声小品更是如此,相声失去了讽刺,人们难免要讽刺相声,春晚相声小品失去了讽刺,观众难免要讽刺相声小品,更要讽刺春晚。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带尖带刺,有棱有角的作品进入春晚语言类节目,更需要社会特别是某些官员的包容和对艺术讽喻性的宽容和理解,否则,只有春晚的一厢情愿也会“惹是生非”。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前年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期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就对相声的讽刺性遭遇的社会反映大倒苦水:“相声本身是讽刺的艺术,但现在相声创作不敢讽刺,否则就会上纲上线,对号入座。你讽刺一个处长,全国所有的处长都不干了,这就更别提局长了……甚至你说年轻人不好,年轻人也都有意见,那相声演员还能拿谁讽刺?只能毁自己了,这个就很低下,也很可悲。”
相声的本质属性还是讽刺,讽刺相声,用讽刺手法,将社会生活中或者各行各业存在的种种假恶丑用相声语言表现出来,通过“包袱”展现出来,把老百姓气愤的不良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加以辛辣的讽刺,让讽刺相声代表老百姓说话,到达一种讽刺的精神按摩,以此来建设和谐社会,众多相声名家赖以成名的相声名段,很多是以讽刺见长的,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马季先生的《多层饭店》,高英培先生的《钓鱼》等都成为流传甚广的讽刺相声代表作。
相声是一朵带刺的花,讽刺是她的基本特性,相声中的讽刺并不是直白的、义正词严的批评,而是对某种不合理现象进行夸张,通过“抖包袱”的形式表达出来,让观众在讽刺的笑声中笑后若有所思,受到教益,得到规劝,而不像纯娱乐相声那样,一般笑过之后很难再有回味,这种寓讽于乐的文艺形式,曾经非常火爆,但是现在却命运磕绊,不少人喜欢“对号入座”,将“泛指”当成了确指,把艺术批评当成了“通报批评”,背后折射的社会现象发人深思。
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则认为,当今的相声严重退化,应该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很多相声界资深人士表示,在国家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下,相声可以恢复“讽刺功能”了。任何一种讽刺艺术要在社会立足都很不容易,喜欢“对号入座”也是我们遗传下来的文化糟粕,芸芸众生,不可能让人人都是懂艺术的人,都是欣赏艺术的达人,讽刺相声也不例外会因此而落入俗套,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和老百姓不需要讽刺相声,讽刺相声是一种更高级和更有艺术境界的相声,更能够体现相声艺术对于社会文明的推动,为此,弘扬相声艺术,先要拯救讽刺相声,讽刺相声多了,不但是相声艺术的福祉,更是宽松艺术氛围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的福分。
去年,在中国相声群英会期间召开的“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著名导演郭宝昌连续数次大声发问,“我认为,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以讽刺为主,它不是歌颂。太可怕了,把相声的本性都给搞掉了。很多事情不是演员无能,不是领导不力,很多客观环境限制。与其说我们(的相声)现在不敢讽刺,不如说我们不会讽刺。”过度诠释的主旋律东西,让观众见识了诸多的假大空的节目,其实,观众的道德免疫力远远没有春晚剧组想象的那么低,让节目特别是语言类节目多些对现实的讽刺,春晚的天真的塌不下来,反而会因为有了讽刺,让观众感觉更接地气和更能够代表自己的心声而喜欢。
去年,在中国相声群英会期间召开的“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知名歌唱家李光曦对相声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的相声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功能?”让语言艺术讽刺更多更高级别的官场不正之风,不仅语言艺术的天塌不下来,爱护干部的天也塌不下来。别为了春晚所谓的“干净”和“高尚”而让观众感觉不真实而受罪看节目,给春晚附加太多的社会教化功能,春晚真的就要被压垮,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压垮自己。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歌颂真善美是正能量,针砭假丑恶也是正能量。不惧批评,才能体现今天社会的自信和胸怀,艺术本身的力量才能得以爆发。”讽刺的春晚相声小品让幽默更筋道,让幽默经久回味,春晚相声小品的“带尖带刺”是有责任的娱乐,相声小品不再讽刺,难免要讽刺相声小品,宁要带刺的玫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不要无刺的月季,春晚的反腐相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