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相声登春晚被评“释放题材脱敏的积极信号”
站在央视春晚的宣传板前拍照时,苗阜和王声的动作有些拘谨。更何况他们首度代表陕派相声冲刺春晚舞台,根据陕西省纪委提供的素材所创作的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堪称三十年来之最。苗阜说:“大家都评价说这在春晚舞台是前无古人的,在审查的时候领导说该说就说,不用回避,实事求是最好。”
赞扬
反腐相声春晚亮点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话完全可以拿来形容相声。上世纪80年代的相声,真是活在“春天里”,优秀的相声演员、相声作品“各领风骚”。相声是讽刺的艺术,而权力向来是艺术讽刺的对象。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这样的相声想要不火都难。可到了上世纪90时代,相声开始式微,不再有讽刺力量,只有插科打诨,仅有的讽刺也面向普通人。相声演员也纷纷向小品转型。
真要重新拾起讽刺的力量,还愁相声没有春天吗?而当相声大放光彩时,春晚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更多点赞。如此说来,重新拾起讽刺的力量,是相声之幸,是春晚之幸,又何尝不是社会之幸?
相声特别适合春晚的舞台,相声也特别适合目前的新常态,而反腐相声也可能成为春晚最大亮点。
毛建国
评价
题材脱敏积极信号
长期以来,行政化思维对文艺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与阉割了相声的讽刺功能。前央视副台长章壮沂曾直言:“对文艺节目的审查,很细的明文规定倒是没有。但既然是上央视,不管什么节目,首先考虑的是政治思想,符不符合政策宣传口径。”一些晚会导演与电视编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过于强调相声的“政治正确”。
不过,随着中央反腐工作的推进,一些相声界资深人士敏锐地察觉到,在国家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相声可以恢复讽刺功能了。此次,反腐题材相声登上春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释放出艺术创作解放思想、题材脱敏的积极信号。让相声回归讽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与包容胸襟,也为相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段思平
追问
大尺度有多“大”
今年春晚的这一反腐题材相声的“大尺度”具体究竟有多“大”、何以为“大”?究竟是“大”在所讽刺的腐败分子官位级别上——不再仅是“讽刺到乡长为止”;还是“大”在所讽刺的腐败现象上——不再只是停留于讽刺“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而是进一步讽刺更多更恶劣的“贪赃枉法、权钱交易”?
文艺作品的“大尺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大”上,还需进一步凸显其内在艺术价值、生命力本身的“大”。而要想充分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前提是给予创作者一个能充分发挥艺术的创造力,尽可能减少不必要限制的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我们的节目审查、作品创作环境,能否也能实现“大尺度”,能否通过“该说就说,不用回避”,给予创作者更大尺度的创作空间、充分尊重他们“写什么和怎样写”的创作自由。
张贵峰
建议
不应止于上春晚
相声一直是针砭时弊、痛批假恶丑的“文艺武器”。特别是,这次央视春晚剧组也给予了最大的评审尺度,表明央视倡导反腐相声,肯定这种“接地气”的艺术表演方式,意在把相声打造成反腐利器,引发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同时,纪委直接提供反腐素材,也彰显了中央和地方的反腐力度。
反腐相声,不管是讽刺还是歌颂,都是以传递正能量为目的。因此,反腐相声不应止于上春晚,还应该扩大传播范围,如开展反腐相声“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实现廉政文化全覆盖。当然,反腐相声也应注意把握好尺度,不能太“写实”,更不能指名道姓地针对某一人,这需要纪委严格把关,对内容进行审定,使其趋利避害,传递廉政文化的正能量。
汪昌莲
三 言 两 语
艺术源于生活,在反腐成为全民话题的大背景下,两位年轻的相声演员从反腐现实中寻找创作灵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均乐
春晚也有了反腐的内容了,要被老百姓津津乐道啊。
——胡月欧
宣传有用吗?1988年春晚就把腐败当笑话讲了(全国百姓要不身同感受,就不会那么接受喜爱小品),现在还不是一样贪腐?现在的官员,但凡有点党员光荣感与羞耻心,就不会如此贪赃枉法了!——齐军
反腐不能全靠纪委,需要媒体“晒丑”。反腐还要讲求艺术,让媒体揭露腐败官员贪腐、生活、作风丑态,让老百姓由唾弃到人人喊打腐败,这是策略。
——人民网
反腐败内容的相声上春晚居然成为新闻,本身就有点“包袱”,可这些天来不间断的报道,只怕毁了这段相声。一段相声写点反腐内容真的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
——古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