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助力国企“反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采购活动出“新招”

15.12.2014  17:52

——省国资委建设出资监管企业采购信息服务平台

省国资委于2014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强省出资监管企业采购管理的指导意见》(赣国资监察字【2014】1号),对加强出资监管企业采购活动监管,建设企业采购信息服务平台作出部署和要求。根据省国资委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委纪委全力抓好服务平台建设的督导工作,经相关单位和部门近一年的努力,该平台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这是省国资委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国资监管、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据悉,此举在全国国资系统属首创。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网易财经等省内外20多家主流媒体以及兄弟省市国资委官网纷纷报道或转载。现将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省国资委在规范出资监管企业采购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日常监督和例行检查发现,一些企业采购活动不同程度存在决策程序不规范、内控机制不健全现象,有的业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采购活动成为腐败案件易发领域。这不仅增加了企业采购成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还增加了干部廉洁从业的风险。

企业的采购活动能否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公众的监督。为此,省国资委以规范企业采购活动为突破口,着力引导和帮助企业规范采购行为,把采购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根据省国资委的安排,委纪委联合相关部门,经过一年半的调研,反复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数十易其稿,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省出资监管企业采购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按照省纪委周书记在2013年2月《在省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关于“抓好全省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的指示,明确了建设集中、统一的出资监管企业采购信息服务平台。

该服务平台吸收了招投标电子交易平台的技术特性,立足出资监管企业实际,从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角度进行筹划和设计,突出管理和服务双重功能,目标是将平台建设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力帮手,机关服务企业的得力助手,监督部门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

二、服务平台的主要作用

目前,省国资委有18家出资监管企业,近500家子公司,监管国有资产近3000亿元,企业采购年标的额逾千亿元。搭建集中统一的平台,为国资监管创新了手段和途径,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的招标、采购行为集中到一起,建立了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数据库,实现专家库、供应商库、常规设备备件库、生产资料库以及各类项目信息数据库共享,不仅便于决策层决策,而且企业能够节约招标采购资金,提高招标采购效益。一是实现了对企业采购行为监督管理的全覆盖,提高了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快捷性。二是实现了采购信息的实时同步公开,增强了采购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三是实现了对采购数据的动态查询,为纪检监察部门、监事会对企业采购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便利条件。四是实现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相互监督制衡,在制度设计上,使得省国资委与出资监管企业之间、企业管理人员与采购人员之间、纪检监察与业务人员之间相互制衡、互相监督,能有效抑制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省出资监管企业本级及其有采购行为的所属企业都有接入口,企业把应当对外公开的采购信息进行上传。纪检部门根据服务平台上的信息,既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采购行为,又可以具体了解单个采购行为的进展情况。这样,省国资委职能部门多了一双“千里眼”,鼠标一点就能查看企业采购项目情况;企业具体从事采购工作的职能部门多了一只“机械臂”,键盘一敲就能轻松实现数据共享和报送;有关领导还多了一个“通讯员”,遇到相关工作或问题决策时,网上随时调取数据对比,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将原来分散管理的方式转变为了集中管理,实现多赢。

三、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服务平台运行后,各企业的工程、货物、服务、原材料燃料、资产处置等采购事项,都可以通过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报送,定期自动生成统计报表。服务平台已经能实现信息发布、数据报送、定期统计、实时查询、电子监察等功能。一是信息发布、公示功能。该服务平台为省国资委门户网站下的二级域名网站,所有企业将公开招标项目信息的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澄清与修改、中标候选人公示等信息在该服务平台发布。二是数据报送功能。该服务平台建立后,纳入各出资监管企业的工程、货物、服务、原材料燃料、资产处置的采购事项,均通过该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录入和数据报送,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信息将通过服务平台对社会公众发布,其他采购方式的信息将通过企业的权限管理进行报送,所有采购信息按权限向国资委相关部门报送。三是电子监察功能。按照省监察厅2014年3月2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服务平台信息对省国资委及各出资监管企业纪委开放监察权限,实现了各级纪委实时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电子监察的功能。四是定期统计功能。服务平台将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向企业管理者、省国资委纪委监察室、监事会等有权限管理部门或人员按年、季、月、旬、周定向发送统计报表,方便企业和省国资委对采购信息的统计、汇总、研判,为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五是实时查询功能。所有有权限人员将可以通过字段实时查询企业采购信息。作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查询。六是“黑名单”公示功能。省国资委将汇总各出资监管企业上报的投标人、供应商、评标专家等交易主体在招标投标、合同履约等过程中的不诚信信息,形成“黑名单”并在平台上公示,依法依规限制名单内主体在一定期限内在省国资系统的市场准入,增加其违规、不诚信成本。

“注重服务、简洁高效”,是省国资委建设企业采购信息服务平台一直遵循的理念。在该服务平台上,省国资委不做任何审批、核准、备案事项,监管而不介入具体事务,服务而不干预企业自主行为,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在建设调研中,大部分企业主动要求省国资委建设统一、集中的交易平台,以提高采购效率,充分发挥电子交易的技术优势,为企业采购提供增值服务。为此,省国资委在积极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适时构建出资监管企业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探索纪委在新形势下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新途径,创新对出资监管企业的监管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省国资委纪委积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

在平台建设工作中,省国资委纪委牢牢把握“三转”的职能定位,从监督执纪问责的角度,积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协助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纪委监察室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从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国资监管,改进企业采购管理工作,预防采购行为腐败等层面,出台了《指导意见》,并依照职能推动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注重配合支持,形成合力。纪委积极协调监事会、信息部门和企业相关部门广泛征求对服务平台的意见和建议,并委托省招标咨询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为服务平台建设质量和进度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是突出抓好督促检查,加快推进步伐。省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强省出资监管企业采购管理的指导意见》后,纪委及时跟踪督促企业出台本单位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并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培训和使用等工作进行了多次督促检查,促使企业按时上线运行。在整个工作中,纪委始终履行好监督的角色,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督办而不包办,加速推进平台建设和使用步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