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老人坚持24年 发奖品给村里两代学生
根据李秀德的讲述和记者走访,杨朝祥奖励过的学生娃中,除了4人考上大学,更多人无论是离开还是留在家乡,都只是如他们的父辈一样,成为一名最普通的农村青壮年,到公司打零工、在超市里帮理货、去餐厅里帮厨或者在家种地……不过,这并不影响杨朝祥在村里德高望重的地位。杨朝祥说,“他们都很尊重我,我就很高兴。”
杨朝祥老人家中那本油渣一般的获奖娃名册,见证了这段贯穿24年的奖品故事。
从1991年开始,356人次从杨朝祥手中拿到了奖励,不少清林村5组的父女、母子的名字同时出现在这本名册上,成为村里两代人读书时代的记忆。
父亲女儿都拿过二等奖
“一个本子和一支笔的喜悦”
10岁的李雪,在今年期末考试后,获得了杨朝祥发的二等奖。她不知道,1995年,正在读三年级的父亲李万均,凭语文91分、数学98分的成绩获得了杨朝祥发的二等奖。尽管读到初二就辍学了,领奖的场景仍被李万均认为是读书时代最难忘的记忆。
1995年,当时李万均只有10岁,村里还有另外5个孩子跟他同龄。每个期末,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拿通知书,考好了就可以领到奖品。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一个铁皮文具盒不用到生锈是不舍得扔的,因此杨朝祥的奖品非常有吸引力。这是李万均最直接的动力之一,平时学习和考试,他心里都是鼓起劲的。
范婷婷和李万均是同龄人。她回忆,后来稍微大了一些,大家不再奔着奖品才用功读书,而是会经常想起杨三爷的鼓励。遗憾的是,由于条件所限,清林村1985年出生的这6个孩子,只有范婷婷1人念了大专,另有1人初中毕业,而包括李万均在内的另外4人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了。
李万均沉浸在记忆里,但女儿并不明白父亲在说什么,一直吊着他的脖子,想玩一会手机。李万均有些无奈:“她们这一代,再也体会不到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带来的喜悦了。”
妈妈当年拿二等奖
儿子如今“年年拿一等奖”
像李万均这样父女两代都领过杨朝祥奖品的,在清林村并不少。比如“获奖名单”上,排在第一页第一位的杨雪兰:1991年上学期,语文:93.5,数学:87.5,二等奖。
“他不是做了多大的贡献,但在那个年代非常难得。”34岁的杨雪兰,在四年级那年从杨朝祥手中接过了第一份奖品——两支铅笔,一个作业本。当时她一周的零花钱只有5角钱,所以,这份奖品显得格外难得。
由于家庭并不富裕,读完初中后杨雪兰就开始打工,做起了小生意。“他发奖品,是为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但当时没那个条件”,杨雪兰说,杨朝祥的善良无私还是一直影响着她,现在,她每次在街头看到乞讨的人,都会上前给个五块钱十块钱,虽然不多,但也表示一个心意。
翻过32页名册,17年之后的2008年上期,杨雪兰的儿子徐杨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名册上,并几乎年年都拿一等奖。得知杨朝祥得病之后,杨雪兰更加感怀,经常把他的故事说给别人听,“看到别人感动,我会觉得这是对杨老师的一种鼓励,就像当年他鼓励我们一样。”
奖品爷爷给了他们
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
19岁的柳玲,高中毕业后在彭州开了铺子卖热水器,闲暇时回到村里做农活。直到今天,她仍记得人生中第一支钢笔的由来……
小学一年级时,柳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杨朝祥颁发的一等奖。领到奖品之后,铅笔、圆珠笔、本子很快就在学习中派上了用场,但由于当时年纪还尚小,钢笔就留在了家中一直没有用。柳玲清楚地记得,杨朝祥送给她的那支钢笔是紫色的,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带到学校去用,但只过了一个学期,柳玲不小心把钢笔摔到了地上,笔尖被摔坏了。柳玲难过极了,还是父母给她买来新的钢笔,当时只有10来岁的她才恢复平静。
而对28岁的范先均来说,杨老师送给他的,不仅仅是人生中第一支钢笔,更是唯一的钢笔。拿到这份奖品后,他觉得新鲜好奇,迫不及待地用了起来,还用了有几年时间。
由于家境不好,范先均初中还没读完就辍学开始打工。现在他在做安装行业,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水笔、圆珠笔的普及,那支钢笔,就成为他使用过的唯一一支钢笔。他说,“人走进社会才明白,还是应该多读一些书才对。”
24年
356份奖品
发给了村里两代人
1997
黄娟 24岁 在彭州卖衣服
“杨三爷
让我相信好人多”
1997年,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拿到了杨三爷发的奖品。真正进入社会以后,每次想起杨三爷,就让我相信还是好人多。杨三爷很大公无私,对我们的付出也不求回报,很是珍贵。
1998
郑巧 23岁 在家带娃娃
“成绩不太好,
辜负了杨三爷”
一年级的时候,杨三爷到家里来了解我的成绩,还在他的小本子上做了登记,那一次,我得了二等奖。我成绩不太好,辜负了杨三爷,心里还是多愧疚的。
2001
张越 19岁 读大学
“良性竞争,
积极影响很持久”
小时候,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奖,自然学习劲头就足了。特别是奖品有等级区分,形成了良性竞争环境。虽然领奖的场面记不太清了,但杨爷爷对我们的影响却是积极的、持久的。
杨越凡 14岁 读初中
“超龄拿不到奖品了
依然会好好学习”
读小学的时候,我每学期都拿到了奖品,总共拿了12次,大部分都是一等奖。现在,我读了初中,虽然杨爷爷不给我发奖品了,但每当想起他之前对我的激励,还是能让我在懈怠时紧迫起来好好学习。
2002
柳玲 19岁 做热水器生意
“杨老师
给了我人生第一支钢笔”
小学一年级时,我获得了杨老师颁发的一等奖。但由于当时年纪还小,钢笔直到五年级才用。这支紫色钢笔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
2004
张茜 16岁 高一学生:
“就像盼
圣诞老人上门一样”
小学时候我的成绩还不错,每次考得好时,都特别盼着杨老师上门检查成绩单。每次他看到我各科都考了90分以上,都会很高兴地从包里拿出奖品发给我,夸我学习好,那种期待的心情,到现在都忘不了,就像外国小孩盼着圣诞老人上门一样。
2007
罗运欢 13岁 读初中
“好好学习
不让老人失望”
我读小学的时候,拿了很多次奖品。有一次,祖祖(杨朝祥)提了一个塑料袋来的我家里,把奖品发到了我手上,当时非常高兴。我现在读初一了,虽然期末没有奖品拿了,但我知道祖祖之所以给小学生发奖品,就是为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我不会让祖祖失望的。
2008
徐杨 12岁 读初中
“期期拿奖,是学习动力”
小学6年,我每学期期末都拿了奖。记得第一次拿的是二等奖,祖祖给我发奖品的时候,还特意嘱咐我让我好好学习、再接再厉,下次争取考得再好点就能拿钢笔。这也确实成为后来一段时间我学习的动力。现在读初中了,我更该好好学习,不辜负祖祖的期望。
2012
李雪 10岁 小学四年级学生
“希望下学期
能获得钢笔”
我有点开心,又有点不开心,因为这次我只得到了二等奖。我现在才读四年级,还有机会继续努力,争取下学期能拿到一等奖,到时候三祖爷就要给我发钢笔。
2014
罗伟杰 9岁 小学三年级学生
“连续五学期拿奖
这次也是大丰收”
这学期期末考试之后,祖祖(杨朝祥)到我家来登记了我的成绩,我拿到了一等奖,奖品是一支钢笔、一 支圆珠笔、一支铅笔和两个本子,自从上小学,我每学期都拿奖,已经第五次了。
成都商报记者 陈东 蒋超 锁千程 张漫 摄影记者 卢祥龙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