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 看变化 促发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优秀文章选登之三

21.04.2016  10:13
 

 

 

项目分红给贫困户一个“铁饭碗

省委政研室 曾国栋

 2月7日是大年除夕,我在玉山县六都乡前洲村遇上老贫困户冯祯标来领救济品,他欣喜地告诉我,这是他最后一次领救济品过春节了,明年过年他就能领到8000元分红,告别贫困户了。冯祯标家的情况我很了解,他手有残疾,爱人过世了,留下两个小孩都还在读书,虽说吃上了低保,一年也只能领到1600元,离人均2800元的贫困线还差一大截呢,怎么一年就能脱贫?他告诉我,是村里新搞的扶贫项目,明年起他每年可以通过这个项目领到8000元的红利了。

 联系上扶贫工作组齐组长,他告诉我,这个项目是上饶市精准扶贫新思路结出的成果之一,是一个光伏产业精准扶贫项目。主要针对对象就是和冯祯标那些劳动能力差或是要照顾病人、小孩无法外出打工,享受不到或享受国家兜底政策也无法脱贫的困难群体。操作方式是由县扶贫办与农商行协议,财政上交纳800万元保证金,农商行贷出8000万元给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施光伏发电工程,并负责运营维护,当年投产当年就见效。前州村上的是300KW项目,一年的毛收入就有43万元,除去银行利息及项目管理费用,该村贫困户按最保守预估,每户每年可获8000元红利。

 听项目执行人周岳标介绍,通过光伏发电项目获得的分红,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签订合同明确分红比例,保证贫困户的分红不会被侵占;每次分红,村委会和贫困户、项目管理方都要一起开会,把分红金额在大会上公布,并为每名贫困户建立专门的账户。

 52岁的贫困户吴茂青谈到这个扶贫方式很是感动,他父母早逝,自己40多岁才结婚,小孩生出来就有先天疾病,老婆也丢下家跑了。他说,有了这个扶贫红利,就像是给他这样的贫困户找了个“铁饭碗”,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发展爱心助学基金 圆梦农村留守儿童

省工商局 雷和伟

 正月,我被儿时伙伴带到老家的偏远农村小学——弋阳县朱坑镇上童小学参加爱心助学基金年会,了解了县里农村爱心助学基金的成长过程。2013年,农村爱心助学捐助悄然在上童小学发起,并在全镇乃至全县“全面开花”,很多行政村小学都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捐助者主要由四类人群组成:生意做得好、有回报家乡情结的老板;外出务工收入颇丰、子女在家就读的农民工;已参加工作的部分校友;生活比较宽裕的乡友及爱心人士。三年来,上童小学爱心助学基金总额达40余万元。基金主要用于教师奖励、学生奖励扶助和学校建设三个方面。

 爱心助学基金的作用显著。一是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大力奖励,三年来,上童小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平均成绩从镇里的末位跃升为全镇第一。二是留住了优秀教师。在爱心助学基金年会上,有教师发来短信:“如此尊师重教,我愿意在这干到退休”。三是弘扬了正能量。以前也有乡民捐资,但主要以修墓、树立村口牌楼等炫富形式出现,意义有限。而爱心助学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回报,是一种善举,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支持,弋阳农村爱心助学基金额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农村爱心助学基金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爱心助学基金起步晚,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完全靠乡民自发捐助;发起者资金不够强大、社会效应不够高;基金监管不够规范,存在使用不透明、不公平等问题。

 推动农村爱心助学基金发展的三点建议:一是管理要严格。杜绝因管理监督不善而出现基金使用不当,甚至中饱私囊的情况,否则,将严重伤害捐助者感情,建议成立由捐助者代表组成的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二是表彰要及时。当地政府要及时对捐助者进行荣誉表彰,同时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保证爱心助学基金能够长以为继;三是引导要正确。地方教育管理机构要及时引导基金的合理、透明、公开使用,调配好剩余资金,让更多需要资助的孩子得到帮助,让优秀老师愿意留在偏远乡村,让留守儿童得到好的教育。

 

 

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新尝试

省气象局 王新宏 胡志斌

 采取“互联网+气象+农业”工作思路,是江西省气象局解决为农服务的新尝试,这一新举措的成效如何?我们利用春节假期探个究竟。

 一、了解的基本情况

 气象与农业信息深度融合,基本解决了为农服务难接地气的问题。建立以“江西微农”为载体的联合服务、联合管理新机制,使“江西微农”成为“三农”服务的权威性、综合性、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平台,基本解决了气象为农服务科技含量不高、接地气不够等瓶颈问题。

 专家联盟、专业化平台管理员和微农社员的互动,基本解决了气象服务多元主体构建和气象部门人少事多等问题。由84人组成的为农服务专家联盟,根据农时农事进程和特色化、个性化服务需要,及时在线式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提出建议。22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平台管理员,根据各地特色化服务需求,及时推送本行政地域内的为农服务信息。

 “位置需求”和“智能应答”等技术,基本实现按需服务。不同地域用户与管理账户的自动匹配,对不同辖区用户推送“定向化”信息。通过大数据分类式管理技术,为每位用户提供田间专业化服务,动一动手指,即可自动获得所处地域的气象、农业服务信息,还可获得所处田块的当季施肥方案、种植补贴款项信息。实现了天气预报、病虫情报、天气雷达、农业气象服务等用户咨询内容的自动应答。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政领导充分肯定。省长鹿心社在考察虎圩乡气象信息服务站时,对气象部门开通“江西微农”微信平台、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手段的举措表示赞许:“感谢气象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作出的贡献。

 用户参与度不断攀升。目前“江西微农”用户数量已超过1万人,用户覆盖全省75%以上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台上线以来,用户主动使用各项功能21万余次,平均每天达800余次;平均每期阅读率在70%以上,每期转发300余次。

 农户得到更多实惠。“江西微农”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去年4月6日-10日,江西遭遇罕见的全省性“倒春寒”天气,省气象局联合农业部门先后4次在“江西微农”推送预警服务消息,消息累计阅读量达11050次、转发量1000余次。在这次“倒春寒”天气影响过程中,承包600亩农田的鄱阳县种养大户吴正卫接收到“江西微农”上的“倒春寒”信息后,及时推迟了浸种和播种,避免了因灾损失。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江西微农”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用好它。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江西微农”的政策、资金支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进一步提高“江西微农”服务的科技含量,丰富信息内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日新月异的家乡 和谐文明的小区

江西矿冶局 雷洪香

 正月初二,我回到了老家——抚州市金安小区。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楼宇间干净整洁的水泥栈道,楼门前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和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熟悉笑脸,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

 金安小区是抚州市最大的居民小区,居住户4500余户,居民15000余人。平日多数是一些企业离退休人员和留守儿童在此居住,只有在节假日期间,企业职工及老同志的子女们才会陆续赶回家乡省亲访友。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小区,管理者们是如何做到让居民们满意、离乡务工人员放心的呢?

 学雷锋志愿帮扶蔚然成风

 为建设好小区,上上下下着实动了不少脑筋。首先成立了5个党支部和一个居民委员会,开设了小区业余党校、居民业余学校,定期向离退休党员、居民骨干传授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大事;其次是通过支部教育党员、党员骨干带动居民志愿者,成立了邻里守望、学雷锋、交通文明劝导、文明宣传、义务巡逻、治安联防等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针对8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实施帮扶。志愿者定期看望、及时了解老人们的现状和困难,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在小区“四点半学校”,志愿者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让留守儿童安全度过近两个小时的“管理真空”期。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作室给孩子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孩子们体会到社会的关爱,理性面对现实生活。如今家乡的志愿服务已涵盖治安巡逻、清洁家园、爱心援助、扶贫帮困、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爱园护绿、文明出行、文明督导等多个领域。

 加大小区投入 改善民生环境

 金安小区在上级扶持帮助下,近年来陆续投入资金用于文明创建,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一是为居民小区扩建了4个文化娱乐广场,新建了文化书屋、篮球场、门球场、广场舞场地,配备了各类健身器材;为134栋居民楼增设千余个生活垃圾桶,设置了供居民茶余饭后聊天的休闲凳椅。二是增种、补种了樟树、桂花树等各类花草树木3300余棵,绿化美化了环境。三是改善民生条件,新建了卫生院、幼儿园、停车场,改造了垃圾中转站、架设了方便居民安全出行的太阳能路灯和防护监控设施,既亮化了环境,又确保了小区的安全。

 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小区开办了文化、健身广场,满足群众的文娱生活。清晨、黄昏来临时,小区群众都会情不自禁涌到文化、健身广场参加太极剑、健身操、广场舞锻炼。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各文体协会的爱好者们都要将自编自演的节目呈现给小区居民。同时,通过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途径,文体活动走出小区,融入社会。小区老年体协组织离退休人员参加市老年运动门球、太极拳、健身体操比赛,参与全国老年体协抚州十万人健步走等活动,被抚州市临川区老年体协评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示范辅导站”和“示范社区”。

 

江西的生态真好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薛 磊

 我在江西读书、工作近10年,我老家在齐鲁大地山东省枣庄市的市中区西王庄乡高庄村。这次春节回乡,通过和亲朋好友谈心聊天,加上自己亲身体验,明显感受到江西和山东两地的巨大差异。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自然环境是宝贵财富,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村致富捷径,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

 江西的生态环境是最大财富

 刚到老家,只见妈妈一大早拉着一个大水桶,骑着电动三轮车。我好奇地问:“妈妈,去干吗啊?”妈妈说:“咱村的自来水被新建的化工厂污染了,不能喝了,要到镇里去买水。”我顿时大吃一惊。心想,虽然近年来村里的小轿车越来越多,住宅越盖越时髦,腰包也越来越鼓,但是,环境污染了,连水都要去买,这样的发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回过头来想,近年来江西却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是最大优势、环境是最大财富的发展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这对子孙后代来说,真是一件造福久远的大事!由衷希望咱们江西再接再厉,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全国作出好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对于一名扎根江西的普通异乡人来说,这个目标实在令人欢欣鼓舞。

 发展农业需要多运用高科技

 我还清晰记得,自己读小学初中时,在比我个头高很多的玉米地里掰玉米的场景,也记得割小麦时不小心割破手指的场景。但这次回乡,听家人说,不要说小麦,就连玉米都不用人工收割了。两亩多地,花100多块钱,就能把庄稼顺利收回家。

 联想到江西农村,去年10月,响应省委实施“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我有幸在定点包扶贫困村——赣县吉埠镇社建村驻村蹲点了10多天。把社建村和山东老家一比较,机械化作业则显得滞后不少。虽然老家是平原地区,比山区更容易实现机械化,但作为一名在赣工作生活的党员干部,还是希望党和政府能多想办法,让山区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脱出来,过上更加轻松的生活。

 或许正因为如此,老家的农民很少外出务工,即使不种地,也就近在乡镇企业上班。而江西的农民,甚至不少人才都外出长三角、珠三角务工赚钱,大批优秀人才流失。我想,在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过程中,我们要多发展乡镇企业甚至村级企业,因地制宜实现产业帮扶,这也是实现不让一个江西老表掉队,让他们更安心地在自己老家创业生活的好途径。

  

让乡村本土文化更加活跃

省社联 陈燕清

 很早就听闻南丰县田东村正月有傩舞迎新年的传统习俗。今年春节利用走亲戚的机会,我到该村对这一活动进行了调研。

 田东村跳傩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九结束,范围达十余个自然村。正月初一早晨,村里傩班成员来到傩神庙,把傩神老爷(傩面具)请出。起傩仪式后,跳傩人员每天都要到各村各户厅堂跳欢快的傩舞,用传统、古朴的艺术语言祝福新春吉祥,让大家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正月初九晚上,全村人还要在傩神殿举行热闹而隆重的圆傩仪式。其间,村里还会邀请戏班子在傩神庙的戏台上表演傩戏。这一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不仅让田东村每年的春节热热闹闹,近年来还吸引了许多来自四方八方的游客。

 田东村跳傩这一文化活动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有助于增强农村凝聚力。整个活动每年由几户村民为首进行组织,包括人员安排、经费筹措等,这对凝聚人心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傩舞、傩戏等所具有的群众性特点,能较好地把村民组织起来,加强大家的联系。

 其次,有助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观傩舞、看傩戏等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不仅能很好地营造春节喜庆热闹的氛围,还能使村民享受到丰富的文化成果,从中品味生活的乐趣,得到精神寄托和慰藉。

 再次,有助于形成良好乡风。傩舞、傩戏等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其内容是优秀传统的积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村民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当前田东村跳傩舞和演傩戏等乡村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主要是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文化兴趣不是很高,特别是不愿去发展和传承傩戏。因此,要使乡村文化活跃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要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要调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当地文化积极分子的力量,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仍然活跃的要发扬光大,对濒临失传的要及时抢救,想方设法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要努力打造特色品牌。要重视挖掘乡村文化的市场价值,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出乡村文化的特色品牌,使其在创造出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创造出经济效益。

 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要利用媒体让全社会了解、关心乡村文化,大力扶持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活动,重点培养一批乡村文化骨干,努力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

 

村里打通了卫计服务“最后一公里

鹰潭市 吴 珺

 在贵溪市罗河镇陈家村,老百姓有句“闲话”,叫“小病、计生不出村”。小病小痛、计生检查,村民不用去乡镇卫生院、更不用去县医院,走几分钟,就能在村里得到最便捷的医疗、计生服务。

 建房配医加补贴,政府赢民心

 过去村民看病,一般去乡村私人诊所或去乡镇卫生院。私人诊所看病方便,但诊疗费较高,乡镇卫生院诊疗费低,但离居住地较远且手续繁杂。为解决这一矛盾,鹰潭市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

 “儿子、媳妇在外务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生个小毛病,‘公家医院’开进村,看病方便、条件好、价钱便宜,真是太好了!”陈大爷很是激动。

 2014年7月起,鹰潭市、县两级财政筹集7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将村级卫生和计生服务工作合并,有效整合村医队伍,原有村医根据自愿原则,在参加统一竞聘、考试后,合格者与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签订劳动合同,进入卫生计生服务室工作。政府还出台基本医疗服务补偿、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财政公益性事业补助等系列政策,赢得一致好评。

 看病方便价钱低,村民获实惠

 罗河镇陈家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是框架结构的两层独立建筑,共460平方米,下层为卫生服务室,上层为计生服务室。村民陈水香感冒发烧,来这里看病,只花了7元钱。过去在村里的私人诊所看病,得花六七十甚至上百元。

 看病费用为何这么低?原来,在私人诊所看病,医生使用的不一定是基本药物,往往还会赚取药品差价。而村卫生计生服务室10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生开处方使用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严格纳入基层医疗实时监管系统。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9元的诊疗费患者只需自付1元。如今,加上新农合报销,90%的病人单日医药费都在10元以下。

 打通最后一公里,卫计事业得发展

 小病不拖,是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成立以来最突出的变化。以前村里人,特别是老年人,觉得私人诊所看病贵,去镇里看病又太远,生病总是能拖则拖,实在拖不了才去就诊,往往延误病情;现在变了,村卫生计生服务室24小时应诊,对危重病人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并及时护送转诊,村民生病可随时就诊。

 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的建立,改变了农村居民就医观念、扭转以往对村医监管缺位的局面。不愿加入村卫生计生服务室的村医,面临村卫生计生服务室价格低、服务优、环境好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得不大幅降低诊疗费用、提升服务质量。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村级卫生计生事业良性循环、蓬勃发展。

 

家乡发展“微建议

省工信委 魏小忠

 我的家乡流湖镇是南昌市新建区下辖的一个镇。通过对流湖镇车塘村及周边5个自然村近20户村民家进行走访调研,我发现家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致富方式正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在村务农者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小,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思想变活了,并不是一味将自己束缚在农田上,很多人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向城市,由农转居,由农转工,或转变为个体工商业者,自己经营一些商品等,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新老农耕模式的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多数家庭开始采用机器耕种,代替传统的耕种方式。许多村民由原来的手工劳动的体力生产方式转向机器劳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做新型农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富民政策到位,保障农民丰衣足食。村民的收入正逐渐上涨,由吃不饱到略有结余,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走向小康水平,党的正确领导和好政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部分村民的纯收入在逐步提高,说明村民大多有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旅游产业带动乡镇经济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近年来,江西旅游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湾里自然风景区、万达文化旅游城、金燕温泉度假、厚田沙漠等形成了一条旅游链,旅游产业的开发加快了湾里、生米、流湖等多个乡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留守儿童年龄小、文化教育接受面窄,在自我保护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医疗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病、重病及生育往往更多依赖于省级大医院;部分贫困户没有一定技能,且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非农就业比例低,经济来源少。

 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我省正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集群,一些规模旅游开发项目纷纷上马,建议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的产业。

 要加快经济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结合当时实际,建立特色养殖、种植等技能培训班,使农民的致富手段多元化;依托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着力搭建电商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要加快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基地试验点。定期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库。

 要建立完善远程医疗体系。对各类疾病进行及时掌握和分类,对确实需要到省级医院进行治疗的可向当地医疗服务机构进行申请。

(载《江西日报》2016年4月20日B2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