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谱写“三个文明”融合发展壮丽篇章

28.09.2016  16:37

        推动“三个文明”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紧迫要求;是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应循规律;是发挥南昌特色和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未来五年,我市将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定推进“四个一”总体布局,担当首位使命,率先全面小康,不断开创“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新局面,努力把南昌建设成为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确保实现“一个高于”“一个前移”“一个领先”“一个率先”“一个提升”的“五个一”目标。

        【发展举措】  

        强化工业文明核心  

        实现“三个文明”融合发展,工业文明是核心,产业发展是关键。我市将围绕壮大经济实力,紧盯“打造核心增长极基本成型”目标,着力构建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新型工业化,我市将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坚持走“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工业强市。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做精做优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我市将以“南昌光谷”、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为主导,不断延伸产业链,以“蛙跳式”发展构建千亿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龙头扶持计划”,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优质企业聚集;鼓励建立多元化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我市新兴产业。

        服务业方面,我市将实施服务业升级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积极培育工业设计、大数据、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产业和业态,着力提升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引进培育消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旅游强市。

        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我市将以“南昌绿谷”建设为引领,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推进“两区一廊”示范工程建设,打造进贤富硒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具有南昌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以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筑牢城市文明支撑  

        实现“三个文明”融合发展,城市文明是支撑。今后,我市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大力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形象提升、品位彰显,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都市。

        我市将深入推进南昌大都市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充分发挥领先领跑和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参与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南昌在大都市区布局中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以城镇组群建设为重点,探索大都市区组群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由大城市向大都市区转变,真正把南昌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加快实施“揽山入城”战略,整合提升西山山体在南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构建都市独特生态和形态;积极推动山城一体发展,加快梅岭与周边区域整合。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充分发挥“揽山入城”对“三个文明”融合发展的标志效应。

        大力丰富现代城市内涵,推进“多规合一”,高水平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功能配套,持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良心工程”、“优化工程”。规范城市管理,不断强化民本、省会、法治“三种意识”,持续深入开展治堵、治乱、治旧等专项行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主题活动,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心打造城市品牌,深入挖掘“十大南昌文化符号名单”和“十大南昌文化符号提名名单”的丰富内涵,让南昌深厚历史文化充分彰显。依托赣江“灯光秀”、万达文化旅游城、华侨城娱乐园等引领性项目,吸纳更多流行元素,让“时尚动感”成为城市标签。做活“”文章,用好“”资源,实现“山、水、人、文”融合发展,让“揽山入城、拥江抱湖、山水辉映、天人合一”的城市魅力沁人心腑。

        彰显生态文明特色  

        实现“三个文明”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是保障。我市将紧紧抓住江西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打开南昌“窗口”。

        围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我市将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严格执行“先算、后审、再批”程序,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户。同时,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循环化改造,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

        围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我市将坚持建设、保护、治理并举,严格源头预防,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动态监控、综合评估;我市将加强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工程,建立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和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入河(湖)排污管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将“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批水清岸绿、渠畅路通的亮点景观;加强国土绿化,筑牢林业生态屏障,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构建完整的城市绿色网络,扩充绿量、提高绿质、提升品位。

        【融合与机制】  

        大力推进动能转换,强化“三个文明”融合发展的促进机制

        实现“三个文明”融合发展,“发展”是前提,“融合”是关键,“机制”是保证。我市将立足新旧动能转换,从创新、开放、改革、法治上激发出促进融合的无穷势能。

        今后五年,我市将把创新摆在融合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水平建设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全力支持以南昌高新区为核心,打造环鄱阳湖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动“四众”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发展;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依法明晰政府、市场、社会责权利边界,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知识研发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保障体系,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团队和成果转化基地,发挥我市高校集中、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及所属科研机构合作,构筑全省科技研发高地。

        今后五年,我市将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为契机,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同时,不断做强对外开放新平台,以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等建设为抓手,创新完善“大通关” 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级赣江新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平台,支持向塘争取国家级口岸作业区,全面提升各开放平台建设水平。此外,我市还将积极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促进国内外资本、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向我市流动;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今后五年,我市将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三单一网”建设,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上来;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农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相分离和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等领域为重点。

        今后五年,我市将深入推进“法治南昌”建设,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优化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提高政府行政决策质量。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人权保障,强化司法活动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和考评机制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扩大公民法治教育覆盖面,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成果共享】  

        实现“三个文明”融合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我市将紧紧围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努力使全市人民从“三个文明”融合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实现幸福梦。

        未来五年,我市将大力推动社会民生改善,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实施富民增收计划,力争我市总体工资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前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最大限度扩大就业、支持创业;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分类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百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确保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

        我市还将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化,大力推进“智慧南昌”建设;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加快推进健康南昌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发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此外,我市还将改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综合试点,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突出做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国防教育,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代表热议  

        创新人才共享模式加快区域联动  

        市党代表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 朱东  

        今年6月,在我市牵头下,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市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互联网+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人才共享服务平台同步上线,共同构建了“信息共享、人才共用、活动共办、互动共赢”的发展局面。三个月,该平台已实现注册企业两万多家,人才一万多人。

        为抱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充分发挥南昌领先领跑和辐射带动作用,今后,我市将主动联合武汉、长沙、合肥三地建立人才网站联盟,搭建“一网注册、多网发布”的云平台,实现人才网站联盟信息共享;逐步开放人才信息库;联合发布年度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同时,还将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积极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合作方从事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科技攻关等专业活动提供服务;加强中高级人才寻访合作,特别是围绕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积极代为寻访合适人才。此外,四地还将建立“网上人才招聘周”制度,将每年5月最后一周定为“网上人才招聘周”,联合开展“网上人才招聘周”活动,共同打造统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招聘平台和品牌,进一步加快区域协同。

        优化生活性服务业 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市党代表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海燕  

        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升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对此,我充满期待和信心。丁公路街道地处南昌中心城区,是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已经形成了恒茂华城商圈、金融服务中心、楼宇经济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一圈三中心”商业格局,辖区内从事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单位已经占全街经济单位总数的89%。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今后,我街办将创新服务手段,加大服务力度,让优质服务性企业进得来、留得住。

        努力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  

        市党代表泾口乡党委书记李青文  

        此次党代会报告中对推进“三个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解读,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指导。其中,培育一产“绿富美”的概念与泾口乡的发展实际相契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泾口乡是农业大乡,拥有13.8万亩良田,生态优势、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当前,我们正依托绿色生态优势,打造土地流转大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乡、休闲农业大乡、优质米供应大乡、农产品数量大乡,做好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同时,我们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集镇面貌,为村民群众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按照“三个文明”融合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经济,以绿色农业为引领,努力实现农民富、农村美。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
关于2018年5月我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抄告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国南昌
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吊销长期未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决定公告
  在本局登记的南昌金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现代装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