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怪鱼”怎么办? 及时报告可获奖

16.06.2015  15:10

  尽管野生胭脂鱼已放生两天,樟树市民曾先生还是每天都会去赣江走走,希望能看到它的身影。

  近年来,在鄱阳湖和赣江水域,不断有渔民误捕到“怪鱼”。渔政专家表示,我省江河经过10余年的限制捕捞、增殖放流等措施,再加上渔民保护珍稀鱼种的意识不断增强,赣江珍稀鱼种群数量正在回升。

  “美怪鱼”回归赣江

  6月8日,曾先生在赣江收购到一条看起来很美的“怪鱼”。他意识到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随即和当地畜牧水产局取得联系。经现场检测鉴定,该“怪鱼”被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据介绍,这条胭脂鱼是渔民在赣江樟树水域用流网误捕。胭脂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和闽江,目前长江天然资源极少。这种体型的胭脂鱼在赣江被发现,尚属首次。

  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称,自去年以来,渔政部门在赣江中游发现并放生两条胭脂鱼。据查证,此次放生的也是我省赣江发现最大的胭脂鱼,说明赣江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9日中午,在渔政和水产技术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放归赣江。作为奖励,曾先生获得了渔政部门提供的报酬。

  放生是最好的保护

  今年5月3日,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渔民王某收网时,意外发现一条类似泥鳅且有四肢的“怪鱼”,上报县渔业部门后,经确认系国家保护动物娃娃鱼。此前,余干县康山乡渔民在鄱阳湖区西夹港浅滩处发现一条长约1米、体重约8公斤的野生中华鲟。经渔政人员现场鉴定,中华鲟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完全可适应鄱阳湖或长江野外生存。当日,渔政人员将中华鲟放生。

  “对于珍稀水生生物来说,回归大江大河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也是对它最好的保护。”据渔业专家介绍,近年来,渔政部门对放生行为进行适度奖励,每年都会出现珍稀鱼种放生现象,其中以中华鲟居多,每年都有数起。

  去年,省渔政局出台了《江西省长江江豚救护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广大社会群众积极参与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进一步提高长江江豚救护水平。该《办法》规定,以下两种行为可获奖励,一是发现、报告并在渔政人员到达现场前主动采取适当措施,对受伤和遇险江豚实施有效救护,减缓或消除江豚遇险程度的行为;二是在第一时间报告江豚死亡或遇险信息,并就地保护好现场的行为。

  “执法人员收到这些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此举让渔政部门获得了第一时间解救被困江豚的时机。对于其他珍稀水生生物,基层渔政部门也会视情况给予适度奖励。”省渔政局资环科有关负责人介绍。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