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发现罕见明代壁画墓 墓主或为明代高僧

06.06.2014  14:48

出土的香炉

龟趺高三尺六寸

出土的青花碟盘

2号墓内精美壁画

【摘要】6月5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去年5月至今,该所考古专家在星子县秀峰景区发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发现精美的壁画,出土了一批珍贵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与塔院建筑有关的石构件。

原标题:九江星子发现罕见明代高僧壁画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龟趺

   墓内发现精美壁画

  6月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所发掘的塔院面积约400平方米,东西向布局。由院门、赑屃碑座、祭场和3座墓葬一起构成一座相对闭合的空间。“赑屃长1.8米,宽1.05米,高0.55米。”徐长青说,“半月形祭场连接院门及墓葬,长宽各约15米。”

  “墓室形制结构基本一致,中央以八块弧形磨石拼合成内方外圆中空须弥座,座上置葬具,灵骨尚存,周围填满石灰。”徐长青说,3座墓葬内都绘有壁画,“这些壁画风格一致,绘画手法基本相似,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工很精美。”据徐长青介绍,该墓葬为江西目前发现唯一塔院结构的明代墓葬。

  据此次考古领队胡胜介绍,“1号墓棺木残损,见灵骨一具,为仰身直肢状,发掘时只能见到铁钉和铁环,以及两件青白釉瓷碗。”

  胡胜说,2号墓室内壁用石灰浆抹平,且在石灰面上用红、黄、黑、绿四色彩料绘五组瓶花,瓶花分别有牡丹、茶花、宝相、芙蓉等,顶部为缠枝莲花纹。整个墓室壁画图案布局规整,绘画手法娴熟自然。墓室内圆形石棺床上见一个内空为六边形委角石灰椁,为外圆内六边委角形,均精雕各式花纹。从椁内骨骸分布情形看,墓主人应该为盘膝合掌坐化升天,“该墓葬随葬品10件,皆在石灰椁上的墓门口处发现”。

  “3座墓葬内都有壁画。”胡胜说,壁画都是花卉图案,以莲花居多,还有牡丹、茶花、宝相花等图案。“综合分析,这3座墓葬均为僧人墓葬,填补了明代江西佛教壁画内容的内涵。”

   墓主或为明代高僧

  对墓主人身份的判断,由于缺少文字资料的发现,所以只能根据发掘情况推测。

  胡胜说,2号墓主人是唯一坐化的,由此可以肯定2号墓主人在这三座墓当中身份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只能对2号墓主人的身份来进行推测。”胡胜分析,3座墓墓室内都绘有莲花图案,都是须弥座棺床等可判断3座墓都是僧人墓葬。

  “我们对出土器物鉴定判断,此墓葬应该在明代弘治—正德年间。”胡胜说从时间上来看,有道嵩和大然两位禅师的可能性,但又从其记载的方位来讲,只有大然禅师可能性最大。由此,考古专家据此推断2号墓是大然禅师宿塔。至于2号墓边上的两座墓,可能是大然禅师的徒弟。

   龟趺谜团待解开

  “由于墓葬都是麻石堆砌圆形墓室穹窿顶,不容易揭取,所以无法实施异地保护。”徐长青说,他们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并批复,将实施就地保护。他们已经邀请有关单位对该塔院进行了拍摄制作,未来将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对该塔院进行展示。按其说法,以后当你到秀峰景区参观时,就能到该塔院通过三维动画,“穿越”感受美轮美奂的明代墓葬壁画。

  从出土的大量石构件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院门也是非常壮观。徐长青说,在他们发掘的过程中,2号墓和3号墓后面有一堵用卵石堆砌的石墙,疑似是墓葬的围墙,由于受到发掘面积的限制,具体的轮廓尚未清理出来。“而北京大觉寺曾经有一处塔院,现已破坏严重,发掘与我们这里的不尽相同,而我们发掘的塔院院门中间有一处赑屃驮碑。”

  徐长青说,赑屃(bìxì)又名龟趺(fú)、霸下、填下。“传说中,龟趺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但是,龟趺的使用是有制度规定的,按《大明会典》记载,一品龟趺高三尺六寸,二、三品均为三尺二寸,寺庙龟趺碑刻必须是经过皇帝批准“敕建”的。而在塔院里有龟趺碑刻实属少见,足以说明此墓葬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或者深受皇帝宠爱。

  塔院发现明代仅一品大员墓葬才有的高三尺六寸的龟趺,而2号墓主人仅是一位高僧,加之石碑已荡然无存,所以其中谜团,考古专家也难以解释。

  据悉,江西此前曾两次发现壁画墓。第一次是1987年4月中旬,在乐平县礼林乡九林村石榴花尖山北麓,发现石室古墓一座,墓室内壁有彩绘人物壁画,但此壁画墓发掘并不成功。

  第二次是2006年5月,在德安县聂桥镇芦溪村望夫山凤凰嘴发现一座宋代壁画墓。

[责任编辑:胡筱娟]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一键分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