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叔向贺贫》看春秋士大夫的风险意识

17.09.2014  20:22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国语·晋语八

  《叔向贺贫》是古文名篇,中学必学文章。文章大意是韩宣子哭穷,叔向却表示祝贺:穷若穷得有德,就不愁家族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有钱,却为富不仁,那您的末日就指日可待。

  其实,文章岂止教材和老师分析得那么简单明了,结合当时的历史现实去读此文,内涵深得很。

  叔向所劝的这位人物叫韩宣子,在晋国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从其家族来看,是晋国的六大卿之一;从其地位而言,他执政晋国27年之久,辅佐晋悼公称霸天下,晋文公死后,晋国的霸业能持续下去,也全亏了他;从其实力而言,他是晋国的中军统帅,手里有兵权。

  就这么一牛人,却跟地位低他一级的大夫叔向哭穷了:兄弟,你瞧,我都穷成这样了,见了你们的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更别说跟你们交往了,怎么办呢?晋国的顶梁柱一哭穷,叔向就紧张了。

  韩宣子真的穷吗?其实只是用度太大,财政支出跟不上而已。因为韩宣子不只是一介臣子,还是晋国的大佬,家里是有私人武装的,起码也有几千兵力,国家打仗的时候,他们公卿要自己掏钱出兵上阵。晋国的个别贵族在最鼎盛的时候,家里的私人武装达到晋国国防军规模的一半。而当时晋国法定的国防部队人数为37500人。

  韩宣子哭穷,叔向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韩宣子是想扩充地盘,增加赋税,扩充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这么做,倒霉的只能是老百姓。而且私家擅自膨胀,也会引发其他贵族的不满和竞争心,这可不是好苗头。

  叔向于是给韩宣子上心理课:哥们,穷是件好事,我恭喜您。你想远一点啊,您的财富往往和您的地位呈反比例,个人势力越大,风险就越大。您瞧瞧我们的前辈栾武子,家里不足一百顷田产,连一个五百人的武装都养不起,可是他老人家有德,诸侯们都把他当老大,多威风。再瞧瞧另一个前辈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家里人多势众,财富称霸晋国,结果死得多难看,尸体在朝堂上示众。我觉得您有栾武子的穷,也应该有他的德,因此祝贺您。如果您只是念叨着怎样多得财货,而不是念叨着建立美德,那你的死期就到了,我哀悼你还来不及呢。

  叔向是个贤人,他这么劝人家,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高薪水,养了家族里一大堆穷人。

  韩宣子是个聪明人,叔向的话让他意识到,在贵族林立的晋国,他作为其中之一,如果只是想扩充地盘,增加私人财富,会立即引起晋国公室和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弹,到时候下场很难说,还不如以德服人,稳固自己在晋国和诸侯国的地位。韩宣子是个有风险意识的人,他虽然抱怨穷,但一旦意识到风险,立即悬崖勒马。叔向能劝住韩宣子,不仅是比方打得好,更是前人血淋淋的教训太现实了。读《叔向贺贫》,一定要结合春秋时代的历史事实,才能有更深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