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点招”浙江实践能走多远?

21.12.2013  15:59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原处长落马,令中国高校集体面临“信誉危机”。网民质疑,“招生到底还有多少黑幕?”“‘阳光招生’只是阳奉阴违?”

  鲜为人知的是,在浙江,早在2007年,部属的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属高校已全部取消“点招”。依靠“自净”,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平台,浙江“阳光招生”的探索能走多远?

   改革难:高校老师集体反对取消“点招

  一位学生要被一所大学录取,他的高考分数得过三关——批次线、报考学校的投档线和学校内部的专业录取线。越是好大学,其最终专业录取线和批次线的分差越大。

  然而,根据俗称“点招”的“潜规则”,高校的教职员工,其子女如果报考所在学校,只要上了批次线就能使用“机动指标”被录取。由于这条“门缝”的存在,校外人士也有了“运作空间”。有人评价说,虽然高考被称为中国“最公平的考试”,但“点招”将其变成了一些人钱权交易的“跑马场”。

  “大家对这个现象很不满,教育厅当时收到很多投诉信。”2006年起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刘希平回忆。

  就像一个大家都默认的“怪物”,真要取消,高校的压力很大,因为这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人基本在四、五十岁,恰是学校的中层骨干。

  浙江省教育厅想取消省属高校的“点招”,可众人都盯着位于浙江的唯一的部属高校——浙江大学,“部属高校带头了,我们就动。

  只能商量,只能做工作。据几位改革亲历者回忆,有老师说,“让我的孩子上浙大,这是比给我100万元或者送我一套房子更感激学校的事。”有些老师集体到行政楼下抗议。

  但在规范招生秩序、维护教育公平的道理前,人的工作还是做通了。“浙大的老师都很服从道理。”浙江大学招办负责人夏标泉说。

  2007年起,浙江大学取消“点招”。一通百通,浙江省内其他高校也随之取消了“点招”。

  对这一改革,浙江省教育厅在汇报材料中这样表述:2007年起浙江实行高校招生计划网上管理,做到三个“一律”:对所有招生计划一律通过高校招生计划管理系统平台编制和执行;对省内院校一律不留机动指标;对省外院校招生计划一律从教育部计划管理系统流转,即使是增加的招生指标,也要求通过网上平台运转,绝不受理任何网外招生计划。

   浙江省教育厅:要解决“不可能的任务”,首先在于“自净

  除了“点招”之外,还有另一个“曲线溜进”好大学的“潜规则”:学生被某高校录取后,可用生病等各种理由,“转学”到录取分数更高的高校。

  浙江省教育厅随之修改了转学规定,提出“学生要转入学校在当年报考高校的分数线一定不能高于其所在的学校”。门槛一提高,转学人数急剧下降。2006年,转学人数354人;2013年,106人。

  “挑战既得利益,没有一定的勇气和底气,是很难的。”回看取消“点招”等决策,2009年才调到教育厅工作的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如是说。

  刘希平说,有人认为,在教育系统消灭特权是“不可能的任务”,他不这么认为,“关键在‘自净’,己正方能正人”;要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教育公平,首先要把教育系统内部的“灰色通道”给堵死。

  多位改革亲历者告诉记者,浙江宣布取消“点招”后,就连教育系统内部都有不少人不相信,“就等着看厅长写条子”,没想到,“厅长一直没来条子”。

  “为了维护公平,老师们舍弃了自己的‘福利’,谁敢再开口子?动这个念头的人要首先想想,你怎么对得起老师们?”刘希平说。

  经常有人问他:“每年招生,你的电话是不是要被打爆了?是不是不敢露面了?”“恰恰相反,这段时间我跟平常一样开着手机。”刘希平说,因为没了“潜规则”,所有人都按照公开的规则来执行。

  取消“点招”的效果,给了浙江省推进教育公平更大的勇气。2012年浙江开始治理择校乱收费。2013年,浙江省内有接近九成的县域实现公办小学初中“零择校”。

   期待浙江实践不是“孤岛”经验

  高校阳光招生,浙江先行一步。然而,浙江省教育厅并不愿主动谈此事。

  在2013年下半年教育部组织中央新闻采访团到浙江采访“教育公平”经验之前,记者多次想报道取消“点招”一事,均遭“婉拒”。

  从其他部门和其他省份对浙江做法的一些评价中,似乎可以理解“婉拒”背后的顾虑——有人说,“教育部门的门开着,总有各种事情要办”;有人说,“浙江这样做,走不了多远”……

  “埋头做事,问心无愧。”刘希平说,“浙江几任省委书记、省长都给我们撑了腰。在取消‘点招’还不是硬性要求时,我们先行一步的做法,从来没有被批评过。

  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说,浙江维护教育公平的做法应该多介绍,越多省域“见贤思齐”,越多民众受益。

  一位教育学者对记者说,明明是一项“正能量”的改革,推动者“不愿张扬”,可见改革阻力之大,这种心态令人深思。改革需要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呼应,否则“先锋”将有变成“先烈”之虞。浙江的教育公平改革,不应该成为“孤岛经验”。

  网民“一支红梅”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点招”这样的“潜规则”在许多行业都存在,教育行业开了个好头,期待更多的公平改革。

  专家指出,取消“点招”是大势所趋,但维护教育公平任重道远。例如正在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虽旨在破除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其过程一旦缺乏公开和充分的监督,学校的“自由裁量权”仍有可能被滥用。(记者余靖静)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