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调查:六成受访者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爆竹

21.02.2015  13:06
2月18日,北京朝阳豆各庄执勤的保安和烟花放完后的浓烟 - 上饶之窗
辞旧迎新,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爆开,一位市民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 上饶之窗
南京禁放鞭炮后初一的蓝天。南京大年初一迎来10年同比最好的空气质量。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放不放炮”这事儿在网上从年前一直争论到年后——起初是呼吁减少环卫工的工作量,这次回归到老问题上:空气污染。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夜338个城市中有160个空气重污染,其中北京等省市多地出现连续严重污染。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影响,除夕18时至23时PM2.5小时平均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

  看来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确有很大影响;但作为传统习俗,我们会习惯没有鞭炮声的春节么?新浪网针对“你是否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进行了调查。截止20日18点,共有近3000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 60.1%受访者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爆竹,但也有38.1%的网友表示不支持;另有1.8%的网友表示“无所谓” 。其中北京地区的网友占了投票总人数的12%。

2月18日,北京朝阳豆各庄执勤的保安和烟花放完后的浓烟

   支持禁放者:空气棒棒的

  @SQ慢慢:南京今年禁放!空气棒棒的!其实放鞭炮有啥意思!烧钱听响声,而且严重影响家里老小睡眠!很多人抱怨禁放没了过年的感觉,其实不是禁放,而是心态问题!难道一年到头就为了鞭炮?阖家团聚,一起说说话,才是过年团聚的年味!

  @三体-深水王子:如果说年味就是放大型鞭炮、就是扰人清梦、就是吓坏熟睡的婴儿、就是加重呼吸道病人的病情,就是增加一起起的火灾、炸坏别人的汽车、炸伤无辜的路人儿童,那么这样的年味不要也罢。

  @ann019:支持。烟花爆竹百害而无一利,既污染环境,扰人睡眠,又易引发火灾!每年初一早上环卫工人清扫燃放烟花所留下的大片垃圾都特别辛苦

辞旧迎新,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爆开,一位市民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反对禁放者:年味儿没了

  @帕斯拉巴特:这是我们的文化!就算我知道有影响!有污染、有噪音、有危险!违反地方城市规定!只要有得卖我就放!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节日!因为这是我爷爷的爷爷交给我爷爷交给我爸交给我……我不会因在我这里断了!我也不希望以后中国只文字才有记载!

  @二哥在六上:除夕每家每户都吃饺子过新年,如同放炮一样是一种民族传统!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少之又少!保护传统文化和空气质量不能光靠禁放鞭炮来控制!不放炮时候的空气质量也不比这过年放炮好到哪儿去吧!

  @鹤沐:还是支持放烟花的。这是传统习俗,过年放鞭炮才够年味。没错,国家应该研究环保烟花!另外,这短暂的严重污染没多大影响,最大的空气污染源还是工厂和汽车。另外数据应描述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指数比较平日的增长程度。

南京禁放鞭炮后初一的蓝天。南京大年初一迎来10年同比最好的空气质量。

   过节的传统vs糟心的污染,真的势不两立?

  有网友在评论里说,过年不让我们放炮,难道让我们以后过年只会拿着手机抢红包?

  对于“放炮究竟是不是传统文化糟粕”的讨论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从空气污染到噪声闹心甚至火灾隐患,关于放炮的缺点能罗列出很多;从烘托气氛到美不胜收甚至四大发明,春节放炮似乎也的确像吃饺子一样理所应当。

  其实对于“有烟花才像春节呢”这样的想法,我们不会反感,毕竟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能带给我们辞旧迎新的仪式感。现在很多城市都设立了烟花爆竹燃放点,“集中”了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火灾等安全隐患。甚至在一些禁放城市如南京,很多市民都选择用电子鞭炮、空气压缩式礼花等来代替烟花爆竹,“造个响声”一样热热闹闹过年。

   春节的烟花vs平日的尾气,究竟谁更可怕?

  很多不支持禁放的网友理由都非常一致:放了一夜鞭炮的烟雾会笼罩一年?禁放根本就是隔靴搔痒甚至是为污染“找借口”。

  燃放烟花爆竹的确会引爆空气污染。实验显示,将一串千响鞭炮中的3只小鞭炮在30立方米的测试舱中燃放,产生的PM2.5浓度为1230微克/立方米,为爆表值500微克/立方米的2.46倍,这意味着,燃放1个鞭炮足以让10立方米内的PM2.5严重爆表。事实也证明,在禁放城市如南京、杭州、成都,今年除夕当晚的PM2.5值明显偏低。

  诚然,“造就”PM2.5值爆表绝非“一日之功”,机动车尾气排放、工厂违规排污等都是造成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环境的保护也绝非过年禁放烟花爆竹就能一劳永逸。但单纯就除夕当晚的空气质量而言,少放一些就有可能好一些,“春节蓝”就有可能多一些,相对于带着口罩出门拜年,畅快的呼吸也能成为开心过大年的理由,对吧?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