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生变“制毒师” 方法网上学原料网上买

06.02.2015  13:29
原标题:法学研究生变“制毒师” 方法网上学原料网上买

图片来源:网络

一间出租屋内堆满了各种玻璃器皿和乙醚、丙酮等各种管制化学制剂,屋内飘着刺鼻的酸臭气味,墙壁也被熏得变了颜色。职业的敏感告诉民警,“这是一个制造毒品的窝点”。

2014年5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公安分局社区民警接到群众反映,某小区居民楼内最近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民警在搜查时看到了上述的一幕,并在该窝点的冰箱里搜出90多克冰毒。

在进一步的搜查中,民警发现了姓名为席某某的毕业证、律师从业资格证等各种证件,经房主辨认,席某某正是此房的租住人。随后民警了解到,席某某毕业于内蒙古某高等院校法学专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取得了律师从业资格,还考上了研究生。

呼和浩特市新城公安分局通过这一线索,历时近8个月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一个横跨全国20余个省市、涉案2000余人的网络制贩毒大案。捣毁2个制毒窝点,缴获冰毒157克,各类易制毒化学品12.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斩断了一条横跨近20余省市的网络贩毒链条。

准硕士”的畸形发财梦

席某某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同时还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代理律师。按道理,他应该知道法律对制毒贩毒的打击力度,是什么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通过办案民警的叙述,中国青年报记者还原了席某某的制毒贩毒经历。

80后的席某某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他学习成绩优秀,父亲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开发商,他上大学时就开着宝马车,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优越的家庭条件让席某某平时经常出去玩,逐渐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吸毒人员,他自己虽然不吸毒,但开销却很大,家里给的钱逐渐不够花了。刚当代理律师,席某某挣的钱很少,通过吸毒人员,他了解到贩毒的暴利,以及网络制贩毒隐蔽性强的特点。

通过吸毒人员教的“暗语”,席某某在网上花了4000元,跟一个网名为“未知数”的人学习了制造毒品的方法,并从网上购买了实体店里买不到的管制制毒化学品。“未知数”还介绍席某某加入了一个QQ群,在群里,席某某结识了一个名为“化学专业”的网友,并从他手中购买了170克冰毒。购买的冰毒是在网上交易,通过物流快递,邮寄到他的住所的。

在警方抓捕席某某时,他从上线那里,刚买了1000余克冰毒用于贩卖。

在警方的审讯中,席某某交代,他已经学习制毒半年多了,初步掌握了制毒方法,再有20多天,就能完全学会。

席某某受过高等教育,文质彬彬,他知道毒品的危害,自己从不吸食。为了钻法律的空子,他将关于毒品的法律条款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研究,还写了很多注解。

呼和浩特市新城公安分局缉毒大队副大队长杨宏宝说,席某某自认为自己是学法律的,能够钻法律的空子,但他了解的只是法律知识,没有司法实践,法律的严肃性他也没有理解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