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优势变弱债基赎回承压 银行系基金内忧外患

11.10.2013  12:46

  2005年-2008年,工银瑞信、民生加银等8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相继成立。凭借银行的渠道收益,管理规模一路飙升,并逐步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奠定了一定优势。

  然而,今年以来,银行系基金似乎开始面临“内忧外患”的尴尬。

  一方面,股东态度的转变正在使得最具优势

的渠道“收窄”。

  “别人觉得我们是依靠‘拼爹’活得挺滋润,但实际上银行系基金不一定是受宠的‘孩子’。”一位银行系基金营销部门负责人称,传统上,银行系基金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更充分地利用银行的渠道资源进行营销,进而迅速实现规模上的扩张。“但现在,很多银行大大减少了有关基金销售的激励。”

  渠道优势的下降直接表现在募资上,甚至连工银瑞信双债增强债基日前也宣布延长募集期。

  同时,银行支付给渠道的费用也在攀升。据天相投顾统计,2012、2013年半年报,工银瑞信的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比例分别为22.06%、26.21%,呈上升之势,且均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6月以来,货基、债基纷纷面临大规模赎回、净值下跌的尴尬,主打此类产品的银行系基金受到冲击。

  尾随佣金上涨

  渠道是银行系基金的最大优势,如工商银行(3.86, 0.00, 0.00%)将工银瑞信的基金销售与各分行、支行行长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挂钩,规模飙升。

  但今年,隐忧开始凸显。一位工行内部人员证实,目前为该行所辖的基金公司代销基金,并不会对自身业绩以及网店中间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这也使得该行多数基层员工并无动力大力推销该行下属基金公司的产品。

  “考核机制改了,卖自家基金的手续费也不会算到中间收入中去,相反卖保险还能有一定的业绩激励。所以我们卖自家银行的基金也只是完成基本任务,不会更多去推销。”该人士称。

  同时,受今年以来银行间资金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影响,以往对银行系基金规模增长贡献甚大的短期理财基金,也难以获得控股银行网点的营销支持。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下属基金的营销人员指,“这个情况虽然在‘钱荒’发生后最为明显,但之前就已经有一定体现。基层网点自己存款考核的压力也很大,像2012年那样短期理财大幅增长的情况难以延续。”

  渠道优势下降的直接表现是,今年6月以来,银行系基金出现了少有的延期情况。

  基金募集延期常见,但是连续两次延长却很少见,而今年7月17日开始募集的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股基却连续两次延长募集期,8月26日宣告成立时首募规模仅2.2亿元。

  另一方面,银行系基金公司支付给机构的客户服务费俗称“尾随佣金”也在上涨。

  据天相投顾统计,今年半年报中,工银瑞信、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微博]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比例为26.21%、25.73%、20.11%,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28%。

  而华安基金[微博]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与工银瑞信均为3.92亿元,其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例仅为14.57%。这意味着,获取相同管理费收入,工银瑞信支付的尾随佣金比华安基金多了近八成。

  权益类投资欠火候

  此外,银行系基金主要以发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理财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根据中报,8家银行系基金2013年上半年的新发行份额中,固定收益类占比超八成。

  然而,6月末的“钱荒”使不少基金公司遭遇天量赎回压力,货基、债基等流动性要求高的产品“首当其冲”,不少基金缩水超过40%。

  “那几个交易日,不少债券基金单日净值下跌4%-5%,这几乎相当于正常年份债基一年的收益。而二季度债市连续下挫,也使得个别债基今年以来收益付诸东流,净值跌入负收益。上海有家公司的货币基金在6月20日当天被赎回18亿元。”某基金经理回忆称。

  随着6月以来央行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去杠杆化,造成债市低迷,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就表示,今年下半年不太看好债券基金,没有配置价值。

  此外,“债市监管风暴”亦将是部分债权基金承压,因为出于与母公司的关系,银行系基金公司往往能够比普通基金公司更容易在“一级半市场”获得优质债券,其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也更隐蔽。

  “银行系基金的债基背靠银行更容易找到交易对手,只是有交易优势,但不一定有投资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众禄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崔晓军指出。

  虽然发展五年多,但是银行系基金并没有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权益类投资上奠定优势。

  晨星数据显示,2012年,工银瑞信十余只权益类产品业绩并不佳,除工银核心价值股票外,其余全部出现净赎回,净赎回总量约19亿份。

  “公司投研人员考核压力并不大,薪酬也并不高,而且整个公司主打权益类投资产品,所以权益类产品做得一般。”上述基金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