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走读”为“住读”

13.05.2015  21:35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一顺口溜,反映了群众对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不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干部‘走读’,很难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状况。”遂川县大汾镇干部罗玉华说,“在乡镇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酿成大患。

有时身在,心难在。“为了要回家,手头上的一些工作不太上心、不太静心。”赣州一吕姓乡镇干部坦言。“干部‘走读’往往使得群众有事找不到人,难以尽到为民服务的责任,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兴国县纪委纠风办副主任曾庆斌说。

对此,我省坚决遏制乡镇干部“走读风”,提出变“走读”为“住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开展了治理干部“走读风”的专项整治,287名“走读干部”被查处,“走读”现象得到初步遏止。

2015年4月3日清晨,在于都县梓山镇便民服务中心,永丰村村民王朝远与老伴一大早便来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很快就办好了。“现在随时能找到人,办事方便多了。”80岁的王朝远喜笑颜开。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距离正式上班还有20分钟,工作人员都已到岗。墙上的去向牌上,工作人员行踪一目了然。此外,该镇还要求工作人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让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

在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晚上调度,白天执行”,所有工作调度会一律在晚上开展。“我要求干部白天不要来办公室汇报工作,晚上才能来,遇有突发事件就直接打电话。”水北镇党委书记周金林说。该镇还实行了晚上签到制度,每天20时,所有“住读”干部都必须签到。

由于距市区33公里,干部“住读”一直是仙女湖区九龙山乡的常态。对此,该乡每周三晚上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和6名干部值守,其他工作日晚上每位干部必须到岗。为加强制度约束,该乡将签到制度改为打卡制度,干部住勤情况每月在工作例会上通报一次,并纳入乡干部年度考核,作为组织考察、岗位调整、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在各项措施制约下,该乡实现了干部零“走读”。

省委整改落实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专项整治,我省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变化。群众普遍反映,办事方便了,干群间的距离变近了,也更愿意与干部交流了。(易克勤 记者 陈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