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贤“消夏图”

25.07.2014  11:03

夏日炎炎,酷热难熬。现代人可以借助空调、电风扇消夏,而古代人的消夏方式,则纯粹是自然手段,或静卧在凉席上,或独坐于树荫下,或幽居在临水的楼阁等。传世的许多古代名画,生动再现了一些名贤避暑纳凉的情景。

元代画家刘贯道传世的作品极少,而他的《消夏图》(图一)则是元代人物画中的代表作之一。此画绢本,水墨淡彩,纵30.5厘米,横71.1厘米。画面上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左边横置一凉榻,有一人袒胸半卧其上。桌子与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画的右方,有两名女子分别持长柄扇、携包裹款款而来,仪态娴静文雅。榻的里侧有一大屏风,上边又有画。屏风之中,又画一较小的山水屏风。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袒胸卧于榻上的超逸高士。他就是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他是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晋书》说他“任达不拘”,“妙解音律,善弹琵琶”。阮咸改造了从龟玆传入的琵琶,后世称之为阮咸,简称阮。《消夏图》中榻上斜放的乐器就是此物,据此也可印证榻上纳凉之人就是阮咸。

乾隆皇帝松荫消夏图》(图二),清代董邦达绘,纸本,水墨,纵193.5cm,横158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闲暇之余广学博览,孜孜不倦地学习汉文化。图绘崇山峻岭、溪水潺潺的郊外,乾隆着汉装于山间松荫下倚案而坐, 静观童子烹茶。此图构思巧妙,作者将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融入自然山水之中,然后又通过山环水抱、苍松围绕的构图方式,成功地渲染出世外桃源的清幽雅境,与乾隆洒脱高逸的文人形象十分契合。

画上有乾隆御制诗《梦中自题小像》:“世界空华底认真,分明两句难疏亲。寰中第一尊崇者,却是忧劳第一人。”感慨自己虽是至尊无上的皇帝,却承载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辛劳。乾隆梦中的自己,犹如庄生化蝶,变作高士模样,摆脱俗务,品茗消夏,寄情山林。而这正是他潜意识中的追求——卸下繁重的包袱,追求轻松自由的至人境界,与万物达到和谐,尽情享受心灵的逍遥自在。(王东峰)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