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管建并重才是“立身之道”

24.11.2015  18:06

  日前,经国家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部门审查通过,南城县天井源乡尧坊村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等。

  尧坊村典型代表建筑为船形屋,为清代中晚期建筑,由两栋大夫第组成,东西纵深87米,南北宽56米,占地面积约10亩。两栋大夫第门额均有人物故事、花草石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整个建筑形状独特,从屋后西山东瞰,只见古宅有如船形迎水向南行驶,故名。船形屋平面结构布局为正厅三进一廊,两旁配有与正厅相通偏厢,共有大、小天井20多个,百余间房间,厅堂宽敞明亮,门窗有精美木雕,梁椽处处浮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上厅设木雕神龛,屋内方砖铺地,房间布局得宜,廊道错落其间,乡人称为“一百零八间屋”,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以及考古价值。2013年9月,该村通过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正式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对尧坊村这样一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至少,不至于在短时间内沦落到消失的命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说过,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普查显示,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现在还剩2000——3000个,而在2005年时,这个数据还是5000个。十年消失了一半古村落,这种毁灭速度会逐渐让我们找不到根之所依。

  相对于婺源、周庄、乌镇、西塘等一些著名古村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相比,我国绝大部分古村落仍旧在时光的长河里寂静着、败落着,甚至有很多古村落已经太过破败而面临自然消亡的命运。尧坊村也是这样。在采访时,笔者甚至听闻有人竟然冒充上级文博人员对该村的古建筑部件进行明目张胆的盗窃。应此,对这些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古村落,在建设、修复、利用之前,抢救性保护或许更加重要,毕竟古村落管建并重才是“立身之道”。这里所说的抢救性保护,首先应是防盗。

  当前,农村许多地方,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由于青壮年男女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在城镇租房带着孙子、孙女读书,因此几乎都成了“空心村”,多的有两三个老人留守,少的则空无一人。这也给了一些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以便利,他们竟然大白天里也公然开着小车前来盗窃。据了解,他们所盗之物,大多是古建筑的门、窗、床、匾、石(砖)雕等文物。一朋友所在的村,是四里八乡闻名的明清古村,村中一栋老房子大门两侧的精美石雕,就是被人硬生生地撬走了。

  农村古村落防盗,专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要组织没有外出的村民,特别是基层党员,经常进行义务巡逻,遇到面孔陌生的外地人,上前“打个招呼”;二是“”。即要加强技防力量,依托“天网工程”,在一些进出古村落的主要路口、村中道路两端、村里重要老宅子或是古建筑附近安装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

  古村落保护工作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如果动作慢了,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庆幸的是,像尧坊村这样的古村落,修缮、保护和开发工作大部分都已经启动,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的“细胞”,必将得以继续留存和传承,并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