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年轻的京剧 至今已经有三千来年的历史

23.10.2014  13:15

  2014年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将在天津举行。随着这一海内外瞩目的京剧盛会的临近,古老而又年轻的京剧艺术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被称作“国粹”“国剧”。说京剧古老,因为她是在华夏五千年文明沃土上绽放的奇葩,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京剧的年轻,在于形成尚不到二百年,比起国外的一些古典戏剧,也属于后来者。

  京剧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是在一些古老剧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融化、丰富、提高而诞生的。

  一般认为,中国戏曲从公元前8世纪到5世纪开始孕育,至今已经有三千来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戏曲的萌芽——“百戏”“扮演人物,敷演故事”,接近于戏剧的范畴。到唐代的歌舞戏与参军戏,中国戏曲已现雏形,实现了“”与“”的结合,显示出它们以说唱、舞蹈表现故事的生命力,形成了故事简单、唱念结合的小戏形态。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宋元南戏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的确立,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我国真正的戏剧起于宋元,戏曲不同于一般的表演艺术,定义为“以歌舞演故事”。

  此后,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元杂剧、明清传奇两个高峰期。元杂剧于公元13世纪兴盛,涌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明清传奇的创作出了一位与西方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东方的伟大戏曲作家汤显祖,就是《牡丹亭》的作者。与此同时,昆曲与秦腔、徽调、汉调、梆子等地方剧种纷纷兴起,呈现出了极为繁盛的局面。

  上述悠久的艺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为京剧艺术在清代中后期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