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只是艰难战役之一 亲历者刘蕴华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03.11.2021  15:18

  “哪里有危险,我就去哪里……”1926年10月出生的刘华,今年已95岁高龄,回忆起在朝鲜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他铿锵有力的声音,瞬间把记者拉回到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仿佛看到那个机智勇敢的侦察兵,穿越道道防线,成功完成任务。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琴红/文

刘蕴华

刘蕴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多次立功

  投笔从戎,跟随部队解放大西南

  刘蕴华是宜春市袁州区新田镇人。1949年9月18日,还在宜春中学读书的他听说解放军来江西招兵,便毅然参军入伍。“记得当时是一个同乡战士问我想不想参军,我立马就答应下来了……”那年刘蕴华23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被分配到剿匪指挥部工作。

  1949年10月,刘蕴华随部队进军大西南。“不知走了多久才终于到了山顶,沿途不断看到从山上滚下的国民党部队车辆残骸。同志们手拉着手,互相保护彼此的安全。”1949年11月,刘蕴华所在兵团到达雪峰山脚下,由于山路窄、弯多坡陡,一路下来,有许多战士滑落牺牲。

  刘蕴华回忆,1949年11月4日兵团进入贵州境内后,在雪峰山附近的一场高地争夺战中,包括他在内的300余名解放军战士发起冲锋,在两名老战士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以最快的速度成功抢占高地。随后,部队一路夺取天柱县城,并继续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插贵阳,沿途相继解放三穗、镇远、施秉等地。11月15日,贵阳宣告解放。

  朝鲜战场成功炸毁敌军装甲车

  1950年7月,刘蕴华应召赴朝作战。“哪里有危险,我就去哪里。”作为战场前沿的侦察兵,刘蕴华说,那时想到身后有党和人民的支持,就有一股不怕死的劲。

  刘蕴华告诉记者,执行一场战役的前期侦察任务时,他路遇敌军装甲车。危急情形下,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依托有利地形,迅速找到安全地方埋伏起来。当他发现前方仅有一辆敌军装甲车时,决定冒险一搏。他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紧紧握在手里,等装甲车靠近时,看准时机,用力把手榴弹扔向装甲车,只听到“”的一声,装甲车驾驶舱被炸毁,刘蕴华因此立功一次。

  为做好侦察工作,刘蕴华在完成日常任务之余,还努力学习朝鲜语、英语,经常与战友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开展侦察任务。有时,正面侦察和纵深侦察均不能完全获取确凿情报,为高质量完成任务,刘蕴华和战友们想方设法潜入敌军后方,或隐蔽在敌占区附近的山上,长时间观察敌人活动、兵力部署等情况。

  “侦察兵一般晚上行动,白天在坑道里开会,讨论、分析、汇总侦察到的情报,并及时通过无线电传达给部队,直到把敌人阵地的情况了解清楚为止。”刘蕴华说,执行任务时,他们不穿军装,时常会乔装打扮成当地百姓。

  最艰苦的是上甘岭战役

  当记者提到近期热映的电影《长津湖》时,刘蕴华说:“长津湖战役规模大,也很艰苦,但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艰难战役之一。”当年,刘蕴华参加了长津湖战役,主要负责侦察工作。在他看来,最艰苦的战役当是上甘岭战役。

  “夺取某高地的时候,我们一个连被敌人包围,敌人22个连,最后,我们连把敌军22个连全部干掉了。”刘蕴华回忆道。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返回祖国的途中,刘蕴华被安排到军事大学学习,参加特种训练一年后,到旅顺海军基地,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之后,刘蕴华参加了金门炮战、崇武以东海战等战役,表现英勇,多次立功。

  退伍不褪色,多次婉拒组织照顾

  1973年,刘蕴华服从组织安排,退伍到宜春市袁州区商业局下属冻肉厂担任仓库保管员。此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作、默默奉献。作为曾经保家卫国的军人,刘蕴华从不居功自傲,时刻以“退伍不褪色”严格要求自己。“我当时在部队已经是副团级别,回到地方就是普通工人,组织安排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在冻肉厂工作多年后,厂子拆迁,原本可以获得一套公租房的他,却将名额让给了他人,自己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有一次,市领导走访时提出帮他安排住所并聘请护工照顾生活,被他婉拒。周围的人表示不理解,刘蕴华却说:“现在的生活已经蛮好了。

  提及如今的身体状况,刘蕴华说:“除了胃病,其他毛病没有,眼睛视力仍是1.5。”记者了解到,由于战场上时常没有东西吃,刘蕴华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医生叮嘱他要忌口,所以他平常吃得比较简单,无需子女在身边照料。

  据刘蕴华介绍,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入党,遗憾的是所有资料丢失,于是在1956年12月27日重新入党。刘蕴华全力支持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时刻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总是告诫年轻人,要爱劳动,做事要钻研。“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创造世界,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钻研的态度,就没有做不好的。”刘蕴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