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肯折腰向春风
□李晓斌
东晋,远离京都的鄱阳湖之滨,一位中年汉子,守望着田野上大片的高粱,禁不住捋须微微而笑。他就是一代诗宗陶渊明,时任彭泽县县令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
这时,师爷来了,轻轻禀报道:“老爷,郡里派来的督邮马上就要到了。按照官场的规矩,老爷得束带出门迎接。”东晋,是一潭泥沼。八王之乱,胡人南侵,民不聊生。陶渊明早就厌恶官场的黑暗、朝廷的腐败,自从二十九岁出仕以来,一直时隐时仕,与官场若即若离。要他去向小人得志、贪婪势利的督邮奴颜婢膝,那简直就是活吞一只绿苍蝇。觑着师爷因为长年勾腰龟背而变得猥琐的滑稽模样,陶渊明不禁仰天长笑。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长袖一拂,扔下呆若木鸡的师爷,一个人独自昂头走了。“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一句铮然如铁的话,喊出了古往今来世上所有书生胸中的一口恶气。当天,陶渊明就辞职回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水旱兼程,快乐还乡。陶渊明一路歌吟,归去来兮,不羁的灵魂!
在柴桑,陶渊明如羁鸟投林,和乡亲们一起耕作聊天饮酒,生活变得亲和随意散淡。这个皈依大地之子,爱酒爱诗爱自然爱劳动。白天,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晚上,茅檐之下,挑一盏松明灯,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田园的日子,是涓涓的山泉、茂盛的松竹、出岫的白云。世人都说你是一位隐者。是的,你拒绝仕途、拒绝污浊,与山水田园为伍。然而,在我的眼里,你和后世的隐士林逋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你退隐的只是官场,并没有逃避乡土生活、大千红尘。你的辞职归田,是对朝廷的蔑视和挑战。你是一尾游鱼,潜入民间,潜入底层。你是归人,不是“隐士”。
东晋,因为有这样一把铮铮傲骨而显露出峥嵘之气,让千百年之后的我们都感受到了钢铁般的硬度。啊,对待亲情对待生活,你心若柔水,心比火热。面对丑恶肮脏卑鄙,你是高洁的冰雪,你是怒目金刚!精卫的坚韧、荆轲的侠胆、文人的傲骨都在你的内心积聚、蒸腾。
一把带月的锄头磨砺出诗歌的锋芒。一支不停追寻的柔笔打开了峰回路转的通道。沿着你的墨痕,过水穿山,摸索前行,人们孜孜以求的东方乐土,忽然豁然开朗呈现眼前:桃花夹岸,阡陌纵横,耕者往来,老少咸乐。这分明就是一个小康大同的世界!
到那乐土去,那里才是我们安居乐业的居所!陶渊明在纸上打开的一条通道,给了我们一线遥远而虚幻的光明、可望而不可即的憧憬。“春来便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桃源又在哪里?直到韶山冲的一位书生,用枪杆子打开了真正的桃源洞口。这位开天辟地的伟人指点江山,纵笔如椽。“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天上乐土终于降临在人间。而对于桃源的朦胧向往,是渊明一支如烛的竹笔点燃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宣言。
在柴桑,几间茅舍,一些田地,还有乡亲百姓,让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屋前屋后,莳菊种柳。春风拂柳,袅袅依依。秋霜凛冽,菊花怒放。一颗皈依自然的心终于有了依托:远离官场,远离卑鄙,面对自然,面对大美,陶渊明不再是孤松,而是妩媚的柳树、高洁的秋菊。你自号“五柳先生”,南窗寄傲,拈花微笑,让柳让菊来作为自己的人文意象。
呵,你不只是爱菊爱柳的靖节先生,你是中国文人的一尊铁骨、一付柔肠。在战国,你是屈原,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在大唐,你是李白。一袭素洁的长袍飘然而行,一柄利剑迎风铮鸣。读不懂你的人,嘲讽你,“又向门前栽五柳,春来依旧折腰枝”!是的,“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仰”,柳枝最爱为春风折腰!
人都有腰肢,能屈也能伸。该伸时得孤傲如松,该屈时得谦恭如柳。面对权贵,摧眉折腰,摇尾乞怜,人品不值一文。对于山水田园、乡亲百姓、大地民间,即便是铁骨铮铮的你,也学一弯杨柳、一束稻穗,甘愿俯首低眉。一颗赤子之心,一颗属于大自然的诗心,只向春风大地献上虔诚的赞礼。春天来了,一弯多情的柳树怎能不折腰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