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祖国一声召唤

01.08.2016  20:37

【出版头:建军89周年特别报道“我自豪我是一个兵”】

(出现场音压混)“向右看齐。(踏步声)向前看。
整理完毕。
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
起速导弹。(导弹起速音效声)
导弹起速完毕。” (止)
我是记者万芳。如果不是走进火箭军军营,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它是导弹发射的1000多套指令之一。军令一出,导弹向既定目标急速前进,命中瞬间地动山摇。作为中国军队的高技术兵种,火箭军将报国之志细化为一次次精准的发射。
(出录音)“每次大的任务能够圆满顺利成功,特别骄傲。当导弹点火,飞向蓝天的那一刹那,心里面特别自豪特别美,任何声音都没有发动机喷出火焰跟空气摩擦的声音好听。任何景象都没有导弹在天空中飞过以后,尾焰留下的弹道漂亮。”(止)
把导弹发射描述得如此诗意的是火箭军96163部队某发射班班长侯长岭。他多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被军队喻为“尖刀班的刀尖”。今年30岁的他,生命中已有近一半的时光是在军营度过。他当过警卫兵,也有机会去地方工作,但是他始终不愿脱下军装,而是越来越坚定地走向基层一线部队。2007年,侯长岭军校毕业后,成为火箭军96163部队一名导弹操作号手。他倾尽全力,把冰冷、坚硬的导弹战车变成最亲密的战友。
(出录音)“装备上面的电路图,都要求默画出来。每次学专业,两壶开水喝完刚好到两点。每天集合开饭,到饭堂路100多米这段路,我会背两道专业题。和装备训练,我就把自己关在备件库,一个一个元件看。在一次一次考核和任务中,被大家所熟知。在任务和训练过程中,我能够及时给指挥员提供故障预判和处置方法。我觉得挺自豪的。”(止)
和平年代,职业军人依然时刻铭记战斗格言:“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指哪打哪。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火箭军部队也常有这样的自省,“我们能打仗吗,能打胜仗吗?”。在侯长岭看来,这是军人本色,为国家和人民勇于担当。今年夏天,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防汛救灾,侯长岭马上中止休假,挥别生病的母亲,孕中的妻子,奔赴抗洪一线。
(出录音)“98年时候,我们家被淹了,村子里的人都是被军人背出去,抬出去,给我们搭帐篷。看到解放军来了,心里就踏实了。当时我就觉得当兵的最帅。老师问我长大要干什么,我当时就说要当军人。”(止)
在鄱阳县双港镇张家圩(血吸虫重灾区),侯长岭第一个跳下水打木桩加固堤坝,从中午一点到夜里十一点,与战友打了30多根五六米长的木桩,装了近3600包沙袋;
(出现场音压混)
在双丰圩塌方滑坡现场,不顾风大浪急、暴雨如注的恶劣条件,他带头跳下滚滚洪流,与大家争分夺秒围堵管涌,铺设防浪布,保住大堤安全;在进贤联合堤出现100多米下沉时,他细心观察、积极建议,协助当地有效控制险情。
(出录音)“能够真真切切为一线百姓做事情,直面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需要。我觉得作为军人来讲,使命感特别强,要做有理想,有本事、有血性的革命军人,只要国家一声令下,我们立刻挺身而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