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着眼后手机时代

26.02.2014  12:53

在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可穿戴设备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除了中国华为等推出的智能手环以外,韩国三星公司也高调发布了两款智能手表——Gear 2和Gear 2 Neo。从展示的多种可穿戴设备中,人们不难看出制造商对这一市场的浓厚兴趣,而可穿戴设备展现的市场前景确实也非常诱人。据美国科技新闻专业网站“商业内幕”预测,2014年全球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至2018年可能超过3亿部。瑞信集团的预测报告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

不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制造商的热情,似乎难掩可穿戴设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诸如谷歌眼镜等形形色色的产品,并未像智能手机那样颠覆业界格局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性并不强。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拥有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1/3的人会在半年后放弃使用。有分析称,三星在首款智能手表Gear推出半年后就发布下一代产品,恰恰说明早期产品未获消费者的青睐。

从硬件看,可穿戴设备目前的处境源于自身的一些问题。目前,市面的可穿戴设备大都是智能手机的配套产品,提供诸如接打电话、运动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大部分功能与智能手机重叠。即使能移入手机应用,也会因自身面积有限导致使用体验不佳。若增大屏幕、提高硬件速度,又会带来耗电量的增加,而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原本就是其硬伤。

从软件上说,可穿戴设备若想获得根本成功,还得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用户的心理定位。然而迄今为止,相当一部分用户仍是抱着“尝鲜”心态体验潮流。笔者一位使用Galaxy Gear的韩国朋友表示,他用得最多的是接打电话的功能,其他操作仍直接用手机完成。虽然智能手表变得越来越轻薄时尚,却仍旧难以撼动传统手表作为“品位”“身份”象征的思维模式。除了潮流的混搭客,恐怕不会有人身穿笔挺的西装、戴着智能手表或手环,去出席正式场合的各种活动吧。

三星此次推新,似可被看作是对以上两方面的纠偏。与第一代Gear相比,新的智能手表更薄更轻,续航能力更强,并采用三星正在大力研发的Tizen系统。韩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学专业教授刘会准认为,三星等企业积极推出可穿戴设备,是为了在后手机时代率先让消费者熟悉自家产品,力求先入为主,不断推出新品适应最新时尚潮流。韩国媒体也分析认为,通过发布新产品培养用户群,让用户习惯可穿戴设备,试水自己的操作系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营销策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