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女”林丽韫:6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曾见证中日建交

13.06.2014  18:54

  编者按:近日,《世纪风采》发表文章《“台湾之女”林丽韫》。出生在台湾的林丽韫,曾7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6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上世纪50年代,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日文翻译,见证了中日建交谈判。上世纪80年代,她更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摘编如下。

  “我是台湾女,更是中国女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林丽韫以台湾同胞的身份当选为中央委员,为世人所瞩目。

  林丽韫,人称“台湾之女”。1933年,林丽韫出生在台湾省台中清水镇。3岁时,由于清水发生了严重地震,林丽韫举家迁往台北。自幼年开始,父亲便教育她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古老而又文明,在海峡的对岸还有辽阔的大陆。林丽韫的童年,虽饱尝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而宝岛的迷人风光,却深深地留在她的记忆里。

  1940年,上小学二年级的林丽韫又随父亲远离故土到日本的神户安了家。她在日本中华同文学校学习,她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学校里,她还和同学组织了“留日同学会”、“读书会”,看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斯诺的《西行漫记》等著作,才知道有中国共产党。她个人的背景、经历和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为她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52年7月,年仅19岁的林丽韫告别了亲友,只身乘坐香港货轮,取道香港,几经周折,终于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大陆。回国后,有人称她为“台湾的女儿”,林丽韫则强调说:“我是台湾女,更是中国女。

  意外事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林丽韫初到北京时,正赶上郭沫若和廖承志组织发起召开“亚太和平会议”,大街小巷都张贴和平鸽的宣传画,她为这种气氛所鼓舞着。当时有关部门见她还年轻,就鼓励她继续读书。不久,她考上了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品种改良,打算将来要以农报国,成为一名农业专家。

  翌年,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林丽韫一生的命运。她回忆说,“1953年,旅日华侨组成抗日烈士遗骨奉送团来到北京,其中就有许多台湾同胞。我的父亲林水永作为奉送团成员,受到了廖公的接见,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廖公。他对台湾同胞问寒问暖,十分亲切,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林丽韫所说的廖公,就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廖承志当时负责中共对日、对台事务。众所周知,在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之前,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廖承志办公室”,便起着“民间大使馆”的作用。日本人习惯于称“廖公”为“廖桑”。

  从此,廖承志等中侨委领导便开始知道了出生于台湾、成长于日本,既精通日语又精通台湾闽南话的林丽韫。之后,林丽韫的生活轨迹也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台湾在日本的华侨大量返回祖国,亟需林丽韫这样的人才参予接待,她被借调到天津参与归侨的接待工作,后来又被调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开始了长达20年的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工作。

  这20年间,林丽韫有幸先后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陈毅、郭沫若、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日语翻译。当时,在英语方面,中共高层的翻译官有唐闻生、章含之、王海容,法语方面有齐宗华和罗旭,而日语方面则首推林丽韫。

  见证中日建交全过程

  从1954年开始,林丽韫就为周总理做翻译工作,直到1976年总理去世。由于在日本生活了12年,林丽韫的日语不仅流利标准,而且带着关西口音的发音柔和悦耳,被周总理称赞为像说苏州话一样好听。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林丽韫担任了主要翻译,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此外,她曾多次随团访日,自己也曾作为团长、副团长率团出访,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往来与交流,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使她难忘的是1979年陪邓颖超副委员长出访日本。日本政府破格按国家元首接待了邓大姐。林丽韫随邓大姐看望了为中日友好作过贡献的日本各界老朋友及其子女,参加了设在京都岚山的周总理词碑揭幕仪式。

  对于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林丽韫也有细腻的描述。她回忆了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时的一件小事:中日建交谈判结束后,中方在上海举行欢送田中首相的宴会。那天的宴会总共有几十桌,气氛热烈。大平外相情绪高充,频频敬酒。这时,林丽韫听到田中用很惊讶的口气说:“哟,大平君,不得了,这么能喝酒啊?你的酒量这么大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啊。”林丽韫将田中的话告诉了总理。

  不料,田中很普通的一段话,总理就听进去了。不一会儿,总理就对她说:“小林,你跟我走。

  林丽韫跟着来到大平外相身边。此时,他正兴高采烈地给桌上的客人们敬酒。

  周总理十分巧妙地对大平说:“大平先生,请同我们一起回座位吧。”大平此时还没到喝醉失态的地步。就这样,总理很自然,很体面地在别人都还没感觉到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将大平请回了座位,没让他再喝下去。

  有一次,日本社会党的领袖浅沼稻次郎的夫人到中国,周总理在大会堂的北门等着客人来,天气很冷,他回头问林丽韫:“小林,你想浅沼夫人会穿什么衣服来呢?”因为同一天林丽韫在北京饭店看见过她,所以随口回答说:“我看她是穿着裤子吧!这么冷的天气,应该不至于穿日本和服那么不好穿的衣服来吧!”然而,那天浅沼夫人却仍按日本礼节,穿着和服盛装而来。穿日本的和服是不好迈步的,她在北门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迈,冷风吹着,周总理回头批评她说,“小林,看你主观主义!”然后马上向警卫交待,将浅沼夫人的车调到地下室,回去的时候由地下室走。当时林丽韫觉得很惭愧,周总理站在那里思考事情,突然回头问她浅沼夫人会穿什么来,是想问浅沼夫人会不会不太暖和,她却没有更多去考虑这些事情。这一切,林丽韫都看在眼里,刻在了心里。“总理就是这样从生活细节上去关照人家,可以说是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