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辅仁大学郭登聪浙江大学李岩来校讲学

19.12.2015  00:44

        12月17日,台湾辅仁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郭登聪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岩教授到访我校,应邀分别为人文学院师生作讲座。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主持了讲座。     

        郭登聪博士讲座题目为“发展性社会工作和金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代表及2015级MSW全体学生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中,郭登聪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台湾辅仁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情况,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金融社会工作与发展性社会工作关联性”及“金融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郭登聪对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特色、工作模式、具体操作等理论内容逐一阐述,并结合中国信托信扶项目、台北富邦银行基金会的储蓄脱贫项目等四个方案的实务经验,讲解了尤努斯的“穷人银行”理论。其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工作“救弱济贫”帮助弱势群体的理念,从金融学的角度,将“资产累积”“理财观念”与     社会工作理论结合,并提出作为社工,一定要明白“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的道理。这些观点不仅让在场师生耳目一新,同时也引发了师生关于未来社会工作跨学科发展的再思考。讲座结束后,郭登聪还建议,人文学院可以考虑将江财的财经优势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当日下午,李岩教授也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目为“新闻传播学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思考”的讲座。他从霍尔的《表征》、海登·怀特的《形式内容 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等经典著作开始阐发,引出符号学理论,进而从话语的角度,提出新闻传播的内容——作品是一种叙事,是在言谈或书写中被现实化的“事实”。叙事被展现为一种具有特殊作用的散漫的意义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讨论了“关于元理论的认知”“真实与真实性”“客观与新闻写作的非‘零度’”等三个问题。讲座最后,李岩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他谈到,微博时代,大众传媒在微信息传播的推动下,摆脱了原有的报道风格,在人人传播的多样性中,新闻作品从一种风格的限制中,迈入一种非风格的却又是形式感极强的写作模式。两者不同在于,前者因袭传统新闻创作规律,后者表面看无规律可循,但是,必须不断迎合一种网络时尚风格——关注什么、如何表述、传播热度等,这样的迎合使新闻作品更加青睐于形式,例如“标题党”,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内容是如何嵌入形式的要求之中。

        12月18日,尹忠海与郭登聪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师资交流、学生交换以及联合推动金融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科研等问题签署了备忘录。据悉,郭登聪博士现为台湾辅仁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金融社会工作教育推广中心主任,曾任台湾慈济大学社会工作系专任副教授、台湾文化大学社会福利系专任副教授、台湾辅仁大学非营利组织管理硕士学位学程主任,致力于社会政策与立法、社会福利行政、社会工作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研究方向。  (文/人文学院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