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腐败 苍蝇盯了有缝“蛋”

27.06.2014  20:15

一、分享权力,领导司机变“司机领导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烟草局司机王某某,利用长期接近领导所形成的密切关系,促成领导拍板做出购买大楼的决定,并在交易成功后从中获取500万元的巨额贿款。日前,王某因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7年。

这一案例使领导司机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众人关注,据来自河南省高院的消息,该司机的“领导”--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郑建民,此前也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领导司机变成了“司机领导”,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成为一种新的腐败群体。

二、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群体

现实生活中,领导的专车司机早已经是特定化的一个群体了。坊间将他们比作为领导的“服务员、导游员、代收员、情报员与保密员”。一份调研统计显示,部分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三分之一、干部及亲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因为服务过程的“公私不分”,和作为拥有权力的领导“身边人”这一特殊的身份,近些年专车司机参与腐败或者单独腐败的案例并不鲜见。

==媒体报道过的领导司机腐败案件==

==媒体报道过的领导、司机共同犯罪案例==

三、司机“有疾”,源于领导“有病

宰相家人七品官。某种意义上,作为领导身边的红人“司机”,有时就像领导的“家人”一样,领导要依赖司机做很多事情,包括领导的家事。领导一些关系也需要司机帮助打点,司机则责无旁贷帮助领导实现权力的延伸。

◎司机“有疾”源于领导“有病  针对司机腐败现象,舆论普遍认为领导自身不正,给司机提供了腐败的土壤。新华社发文表示,是领导行为不端致公车司机“搭便车腐败”,每个贪污的司机背后都有一个腐败的领导。司机“有疾”,多半源于领导“有病”。

◎司机腐败是隐权力的一种  山西晚报》发表评论指出,官员对于司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清廉的官员,就有可能带出清廉的司机;相反腐败的官员,就会对司机形成不良的示范。司机权力只是隐权力的一种,司机腐败则是从属性腐败。官员腐败的皮之不存,公车司机腐败又毛将焉附?

◎享受特权成为部分领导的习惯  用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焕东教授的话说,部分官员把公车视为享受工具和权力象征。的确,这么多年来,享受公车特权已经成为了部分领导干部的习惯,因而对于公车改革也缺乏原动力,甚至想出对策抵制抵消中央指令。

受到信任的领导司机所分享的部分权力资源(来源:《新京报》)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