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各地频发存款丢失 制度流于形式是祸根

13.05.2015  12:20

  2015年5月,杭州再现一起“存款丢失”案。有中行前员工冒充在职员工,向储户许诺高收益,骗取巨额存款。(财新网5月12日)

  又见银行“存款丢失”,“铁制度、铁数据、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银行三铁”渐行渐远,本来该最有信誉的银行业信度日渐式微,势必影响到整个国家金融体制和世界信誉。反思各地频发存款丢失,制度流于形式是主要根源。

  2014年末,银监会开始“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应该说是给了某些问题银行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正如银监会领导对检查情况的评价“自查情况良好,检查问题普遍”。也就是说,监管部门期待银行业通过自查自纠改变乱象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

  对于银行“存款丢失”,有媒体归结为“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等客观因素有关”,其实不然。经济运行压力大,揽存成本增加,现金流动都会在银行系统内,属于正常的资金往来,不会出现“存款丢失”。而银行“存款丢失”,是银行内外作案或是是内部作案,打着银行存款的幌子,利用银行的制度漏洞诈骗储户,属于经济犯罪行为。

  出现银行“存款丢失”,不是一句“基层分行监管中存在薄弱环节”就能搪塞过去的。银行经营靠的就是严格的规则和制度,没有监管,银行就可以不要制度去诈骗客户吗?答案肯定不是。制度流于形式,主要还是执行制度的人出现了问题。对于不顾银行信誉、无视金融制度、管理不善的人,银行还保留他们等着砸牌子吗?如果银行真不能自查自纠,那么监管就不得不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