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为孩子“走”出一片天

10.02.2014  19:17

为孩子“”出一片天

 ——我市村小教学点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的探索实践

    200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进一步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并要求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学生辍学。《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年一年间全国撤减小学3.17万所。

    沐浴着改革发展的春风,2002年以来,按照上级部署安排,我市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撤并了600余所村小和教学点。改革发展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这些年来,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现,不少山区学生上学路程远、上学难,不少原本能就近入学的农村儿童及贫困家庭陷入求学困境;体、美、音、英专任教师不到总数4%,

    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优质教育堪忧,农村中小学生急剧向中心学校聚集,超大班额又反过来影响教学质量……

    如何破解偏远地区农民子女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吉安县澧田小学、永丰县七都中心小学等学校探索实践“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办学新路,为全市农村小学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记者了解到,位于吉安县与安福县交界地域的浬田小学,下辖10所村小和教学点,其中8所偏远,教师队伍短缺、结构老化。2011年,浬田小学实施青年教师走教制度,在新分配教师中,除中心小学紧缺学科、各类竞赛指导、电脑技术教师外,须走教2年;同时明确走教方式,制定走教保障措施,走教教师每周一下村小上课、周五回,或者当日去当日回。

    永丰县七都乡地处山区,村级小学学生少且分布零散,几年前合并了一些“麻雀小学”,仍然保留有三、四年级的村小9所,涉及16个班级近300名学生。全乡仅中心小学有2名英语教师。为普及小学英语教育,该乡自2012年9月起实施“学区捆绑走教”模式,将地域相近的村级小学划为几个学区,由中心小学派出英语教师下村上课,并通过对其它科目富余的教师转岗培训了2名英语教师走教。

    “两所中心小学的走教教师,均由中心小学统一聘任,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常规检查、统一布置和批改作业、统一检测评估;原学校和走教学校提供宿舍,根据“走教”学校多少、工作量大小、路程远近等提供合理的伙食补贴、交通费、边远教师津贴;设定奖惩机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2月8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倾斜的走教政策措施,既让走教教师待遇得到改善、更加安心工作,还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也有效地缓解了村小教学点学生继续流失的窘境,减轻了城区学校和中心学校的大班额压力。由于村小和教学点的管理纳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一些小学原来无法开齐的课程得以开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

    更为难得的是,教师走教保障了学生的就读权利,巩固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普及率。去年,七都乡农村学生转学到县城就读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了学生“回流”的可喜现象。

    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学科走教教师的到来,让农村学生在自家门口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浬田小学开齐了所有村小和教学点的英语课,在2013年小升初考试中,英语平均成绩还超过了县城学校。

    ……

    “我市探索实践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模式表明,当前,实行走教是解决村小和教学点专任老师缺乏和保障学生就近上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袁海斌介绍,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篇《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七都小学和浬田小学对解决村小、教学点教师问题的探索》的调研报告。

    就如何形成走教制度化的课题,袁海斌建议,各乡镇中心小学都应成立“走教”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让新分配和小科目教师都参加走教,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的服务半径,并通过走教,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传、帮、带”;另外,还要经常组织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上示范课、研讨课、作教学讲座,进一步提升走教教学质量。孩子,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不让孩子走读,换老师来走教,我市广大走教教师在寒冬酷暑中风雨无阻,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出一片蔚蓝的天空。走教,“”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教师坚实的脚步,更是把党委政府的殷切希望和温暖“”进边远乡村孩子的心田。

    延生阅读>>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罗朝晖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尤其与“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意象相贴切。

    为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的难题,我市今年开始大力招聘取得相关教师资质的人员到乡村小学驻教,但在当前条件下,实行教师走教可能是解决村小和教学点专任老师缺乏和保障学生就近上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这一个个的“背包教师”就像一朵朵祥云,定时飘到偏僻的乡村,为孩子们送去打开山外之门的钥匙。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铺垫出一条条路,护佑、引领着孩子们的成长。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向这些教师致敬!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相应的回报!

    同时,那一双双求学若渴的眼睛,那一张张童稚笑脸,也像一朵朵祥云,推动着那些“背包教师”对教育神圣的更深理解。毕竟,燃烧自己,照亮的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记者刘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