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四个一”开拓产业扶贫新路

06.05.2015  17:27
原标题:吉安县“四个一”开拓产业扶贫新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不是平均数的数字小康,而是老乡们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

作为老区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如何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吉安县从实际出发,选择最有基础、最有前景的产业为切入点,实施“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致富工程,精准扶贫到户,让贫困百姓的致富梦想照进现实。 “吉安县的扶贫攻坚工作给我们很多启示”,挂点该县的省委书记强卫充分肯定。新华社《江西领导参考》以头条就吉安县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启示予以总结。

因地制宜找准“路子” ——“一个产业一本账,效益收获算得到

十二五”期间,吉安县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其中53个行政村被列入国家级贫困村。点多面广,“天女散花”式“输血”,贫根难断。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吉安县持之以恒攻坚扶贫,久久为功。

贫困群众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致富门路”,总结多年扶贫工作实践,吉安县委书记刘洪认为,“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启动自身‘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

去年亩产1500多公斤,每亩收入不下1万元”,因为妻子大病而致贫的永阳镇蒋坊村蒋宣民,靠种植井冈蜜柚改变了命运。如今,他不仅自己种下100多亩,还带动周边贫困户20多户。

井冈蜜柚,是吉安县扶贫致富产业之一。刘洪介绍,“四个一”工程,是植根本土、历经多年产业探索和比较作出的选择。县里不做“盆景”做“苗圃”,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十大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促产业项目到村到户,确保每户每年1万元以上产业收入。

对于“四个一”工程的决策,吉安县是算过账的。

拿横江葡萄来说,十年历程,全县种植面积达4.3万亩,且形成了“合作社+社员+贫困户”、有效化解农户技术和市场风险难题的好模式。而井冈蜜柚,全县种植面积达4.6万亩;温氏养鸡,全县每年出栏肉鸡在3600万羽左右;园区务工,光吉安高新区就业人员达3.3万人,90%为本地群众,有基础、有规模、有潜力。

产业前景看得到,收益更有明白账。“井冈蜜柚盛产时每亩约2000公斤,每公斤约6元,亩均净利润约1万元”“横江葡萄盛产期每亩约1250公斤,每公斤约8元,亩均净利润约8000元”“温氏养鸡,一个鸡棚500平方米,每年4批,年纯收入近4万元”“园区务工,月工资一般在2000元以上,一年至少2万元”……这样的产业账算进了贫困户心里。

以往搞农业脱贫,村民和土地是捆绑在一起的,依靠的也是各家各户的经营增收。如今,我们摆脱就地脱贫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并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促互进。”县移民和扶贫办主任王秋萍说。跳出“扶贫”抓“扶贫”,把扶贫工作融入“四化”发展大局,见效更长效。根据扶贫规划,吉安县将用5年时间,打造井冈蜜柚和横江葡萄两个10万亩种植加工基地,实现肉鸡出栏5000万羽。同时,通过智力扶贫、移民扶贫与劳务扶贫相结合,确保每户贫困户中有一人到园区务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金融“补血”帮到“点子”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

阳光下,永阳镇江南村,成片的井冈蜜柚绿意盎然,村民肖政辉正在剪枝。“到盛产期,我的收益可能超过20万元。”在申请担保贷款之前,他可是想都不敢想。

父母常年患病,自己和妻子身患残疾,膝下还有两个幼子,生活都艰难,别谈发展产业了。10万元“致富宝”担保贷款,让他参与村合作社种植井冈蜜柚20多亩,“给全家带来了希望”。

像肖政辉一样,缺资金是贫困群众脱贫路上最普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贫困农户的脱贫资源非常有限,发展产业急需金融‘补血’。”吉安县县长李克坚说。

扶贫资金“僧多粥少”,怎么办?吉安县以“四两”巧拨“千斤”——注重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解题,“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

该县在全省率先构建起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的“四轮驱动”金融支持模式,既解决贫困户“无米”之难,又解决“后顾”之忧。

产前,政府出小头,撬动银行大头,两招解决产业启动难。第一招,群众贷款,政府担保。设立400万元担保基金,由县农信社按1:8的比例将总贷款规模放大到32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致富宝”担保贷款;第二招,群众贷款,政府贴息。财政每年预算安排7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降低贫困户的贷款负担。

产中,现金直补到户,解决产业发展难。井冈蜜柚每亩奖补200元,横江葡萄每亩奖补300元,采用避雨棚、滴灌等设施的,还分别再奖补,激发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产后,创新推出产业保,化解产业保障难。葡萄保险费每亩180元,百姓只要出30元,最高每亩可赔偿3000元;肉鸡保险费每平方米0.9元,百姓只需负担30%,最高每平方米可赔偿94元……“政府补一点、保险公司担一点、群众出一点”,将发展产业风险降到最低。

有产中补贴,挖沟的钱够了;有产后保险,心里没怕了。”4亩横江葡萄去年刚挂果就赚了2万多元,横江镇公塘村村民余新招很是感激。丈夫中风,她苦了10年,想搞产业又“前怕狼、后怕虎”,金融扶贫让她长了底气。金融“补血”,补出了越来越多的“余新招”。去年以来,全县已发放贫困户担保贷款361户,贷款金额2685万元,累计为350户贫困户办理贷款贴息,贴息资金55.34万元;累计为374户贫困户奖补现金338.64万元;为1450户贫困户补助产业保险资金35.6万元。

对症下药”拔除“根子” ——“精准号对脉,找准发力点

贫困村不再、贫困户依旧”的现象,引发人们对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思考。

分析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政策,“网撒得大”,指向性却不够强。两个原因:一是贫困户不一定在贫困村;二是贫困村里不全是贫困户。这意味着,新时期扶贫工作必须向“精准”发力。

如何“精准”?吉安县从解决四个问题入手。

哪些人是贫困户?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去年,吉安县全面开展贫困人口调查核实工作,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17056户55167人,并摸清致贫原因,对无力自我发展的三类贫困户,实施救济式扶贫,而有发展愿望、有发展能力的一类和二类贫困户,成为发力重点。

贫困户适合干什么?什么扶贫路子最合适?充分考虑群众现有资源和自身优势“开方子”,该县以“四个一”产业扶贫致富工程为龙头,统筹推进搬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保障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等,因户“滴灌”,有效发力。

有条件发展产业的,积极引导发展致富产业。肖良才所在的横江镇公塘村是有名的“葡萄村”,身边有的是“师傅”,横江葡萄点燃了他的致富梦;永阳镇蒋坊村成立了井冈蜜柚合作社,村民蒋满生抓住机会入股成了“社员”,提前实现了小康;安塘乡赤陂村深山移民王克洲,能吃苦,想顾家,发展温氏养鸡让他建起了新房、买上了小货车……当然不止步于此,该县还在完善产业链上做大文章,使其一头连着贫困户,一头连着市场,放大产业效益。

产业扶贫外,吉安县注重智力扶贫、劳务扶贫。统筹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中职技术培训,以“培训+推荐就业”的方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敖城镇茶园村贫困孩子王文峰,在华忆学校学习数控模具专业,如今成了博硕精密制造的车间领班,月薪超过5000元。像王文峰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园区发展中大显身手。

送我一斗粮,不如给我田与苗,教我如何多打粮。”正如一些群众所认为的,以往简单的给钱给物等“输血式”帮扶,只能解一时之困,标本兼治,才能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

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单向“输血”向“在输血中造血”转变、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吉安县“四个一”产业扶贫致富工程,以“精准滴灌”,催生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